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联系电话 |
1 |
渤中29-4油田29-1区块I期开发项目 |
渤海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拟新建1套水下生产系统(BZ29-4 SPSD、BZ29-4SPSE)及其钢圆筒防护结构,4条海底管道、2条脐带缆,并对已建BZ29-6 WHPA平台及KL6-1 CEP平台等依托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新建水下生产系统共钻12口井;BZ29-4 SPSD、BZ29-4 SPSE各设4口生产井、2口注水井,各新建1个水下管汇、4个采油树、2个注水树、1个钢圆筒防护结构等。新建水下生产系统BZ29-4 SPSE与BZ29-4 SPSD间海底混输管道、海底注水管道各1条,长度均约为0.7公里;新建水下生产系统BZ29-4 SPSD与已建BZ29-6WHPA平台间海底混输管道、海底注水管道、脐带缆各1条,长度均约为6.85公里;新建水下生产系统BZ29-4SPSE与已建BZ29-6WHPA平台间脐带缆1条,长度约为7.55公里。BZ29-6 WHPA平台和KL6-1 CEP平台适应性改造内容主要包括:BZ29-6 WHPA平台的顶层甲板生活楼上新安装雷达塔架;中层甲板北侧增扩甲板、布置新增电气房间,二层房间北侧增扩甲板、布置新增电气房间,东侧甲板增扩甲板、布置新增药剂系统及多相流量计;下层甲板东侧增扩甲板,布置新增1台注水发球筒、1台清管球接收器,甲板北侧增扩甲板、布置新增1个液压动力单元撬块,甲板北侧、南侧各新增1个TUTA撬块,甲板北侧更换原注水泵及滤器,甲板3轴北侧增扩甲板作为下层甲板北侧卸货区。KL6-1 CEP平台中层甲板西侧更换原清管器发球筒;下层甲板南侧增扩甲板、新增1台应急置换泵及滤器。项目采用水基钻井液体系,注水开发方式。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钻井液和钻屑排放、钢圆筒基槽开挖/筒内挖泥,以及海底管缆挖沟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水基钻井液循环使用。非油层段钻屑和钻井液经检测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级》(GB18420.1-2009)一级标准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4914-2008)一级标准后排海;油层段水基钻井液、钻屑及不满足排放要求的水基钻井液和钻屑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生产垃圾运回陆地处理,不排海。海底管道试压水间断排海。船舶含油污水根据《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要求铅封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产生的各类垃圾、生活污水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52-2018)处理处置。(2)海洋生态:施工期钻井液和钻屑排放、钢圆筒基槽开挖/筒内挖泥及海底管缆铺设挖沟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限制项目施工区域在其用海范围内。位于鲈鱼、蓝点马鲛产卵场的水下生产系统钢圆筒基槽开挖/筒内挖泥、海底管缆挖沟避开其产卵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10月。同时,采取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3)环境风险:主要为井喷/井涌、平台火灾/爆炸、平台容器泄漏、水下生产系统损坏泄漏、输油软管破裂、海底管道/立管泄漏、脐带缆甲醇泄漏、地质性溢油风险、浅层气风险、施工船舶碰撞等。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和管理规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严格实施钻井作业规程;在钻台、钻进液池和钻井液工艺室等场所设置通风系统和烃类气体探测器;选择优质封隔器并及时更换损坏元件;配备安全有效的防喷设备和良好的压井材料及井控设备。平台上的主要设备、生产装置和单元均设置相应的压力、液位和温度报警系统与安全泄压保护装置及应急关断系统;平台容器附近装备火焰和气体探测器。钢圆筒防护结构具备水下生产系统溢油回收功能;配备一套水下防护设施的安全预警系统。定期检测、更换输油软管。制定相应的管道保护和检测程序,定期对海底管道进行清管作业和全面检测,不定期对其进行巡线。脐带缆外部采用铠装层进行保护。由值班船对水下生产系统及依托平台周围进行巡视,驱散在安全区范围内作业的渔船等。优化钻井轨迹等设计,尽量避免穿越断层;严格按照设计和操作规范实施,密切加强监测,防范地质性溢油及浅层气风险事故发生。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
2 |
开平11-4油田18-1区块开发项目 |
南海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拟新建1座圆筒型FPSO(KP11-4 FPSO,以下简称FPSO),2套水下生产系统(KP18-1 1d SPS和KP18-1 2d SPS,以下简称1d和2d),铺设4条海底混输管道(2条1d至FPSO长度均约4.2千米、2条2d至FPSO长度均约4.5千米)、1条海底注气管道(FPSO至1d长度约4.3千米)、3条脐带缆(2条FPSO至1d长度分别约4.1千米和4.8千米,1条FPSO至2d长度约4.6千米)和6条海底电缆(3条FPSO至1d长度分别约4.0、4.2和4.7千米,3条FPSO至2d长度分别约4.6、4.8和4.9千米)。1d水下生产系统包含18口生产井(16口采油井,2口自流注水采油井),2口注气井,3口备用井,3口预留井;2d水下生产系统包含11口生产井(均为采油井),3口备用井,2口预留井。项目采用水基钻井液体系,天然能量、局部注气、自流注水等开发方式。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钻井液、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物,以及运营期生产水、生活污水等排放。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水基钻井液循环使用。钻井液、钻屑检测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级》(GB 18420.1-2009)二级标准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三级标准后排海;不满足排放要求的钻井液、钻屑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生活污水经处理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三级标准后排海。除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废弃物,其他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各类垃圾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52-2018)处理处置。FPSO洗舱废水经生产水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海。(2)海洋生态:项目FPSO等占用海域、钻井液和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损害。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严格控制钻井液和钻屑的排放速率。严格限制项目施工区域在其用海范围内。同时,采用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3)环境风险:主要为井喷、输油软管破裂、FPSO容器泄漏、FPSO火灾爆炸、海底管道及脐带缆泄漏、FPSO与穿梭油轮外输软管泄漏、船舶碰撞、地质性溢油等。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严格实施钻井作业规程;在钻台、钻井液池和钻井液工艺室等场所设置通风系统和烃类气体探测器,配备安全有效的防喷设备和良好的压井材料及井控设备;严格按照已有的输油作业操作规定进行输油操作,并定期检测、更换输油软管;FPSO上的主要设备、生产装置和单元设置相应的压力、液位和温度报警系统与安全泄压保护装置及应急关断系统;FPSO容器附近装备火焰和气体探测器;制定相应的管道保护和检测程序,定期对海底管道进行清管作业,不定期对海管进行巡线,重要位置设置相应的应急关断系统等;加强外输软管的维护与保养,每次外输前进行压力测试;加强对作业现场及周围船舶的监视,防止外输软管与穿梭油轮、FPSO的摩擦;在FPSO上设置助航标识灯、障碍灯、雾灯、平台标志牌等;由值班船对FPSO周围进行巡视,驱散在安全区范围内作业的渔船;加强随钻监测,严格按照设计注入压力和注入量进行注入作业,防范地质性溢油及浅层气风险事故发生。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
3 |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 码头一期工程陆域形成工程 |
黄 海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
该工程位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总用海面积约153.5890公顷,其中填海面积约125.9724公顷,停泊水域(港池、蓄水)用海面积约27.6166公顷;码头岸线总长约1167米。建设内容包括填海工程、码头主体结构、护岸及隔堤和疏浚工程,不包括陆域形成后的地基处理、堆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码头运营等内容。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向主要为基槽开挖、抛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炸礁等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采取先围后填顺序施工,分区分阶段填海;吹填区泥浆流经多道沉隔;在溢流口前沿区域设置两道防污帘,排泥管吹填口布置尽量远离吹填溢流口;吹填区至溢流口之间设沉淀区,必要时可添加絮凝剂;加强溢流口悬浮物监测,若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施工作业强度;施工期应选择6级风以下施工;使用定位系统引导挖泥船,严格控制疏浚范围,按设计分层开挖;加强泥驳运输管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据《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铅封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生活污水交由专业单位接收处理;陆域生活区设临时简易厕所,生活污水定期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2)海洋生态:影响主要为填海占用海洋生物生境以及基槽开挖、围堤抛石、疏浚、炸礁等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造成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安排;基槽挖泥、疏浚、炸礁施工避开青岛文昌鱼产卵繁殖期5至7月;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琅琊台湾内设置海洋生态调查站位,定期开展生态调查,评估施工对青岛文昌鱼数量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方式及保护策略;水下爆破作业应严格控制一次起爆的最大爆破炸药量,爆破作业应避开鱼类生长高峰期,水下爆破前使用超声波驱鱼换能器进行鱼类驱赶;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跟踪监测等。(3)环境风险:工程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施工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以及输泥管破裂泥沙泄漏。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施工前按规定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手续,发布有关施工作业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施工船应派专人值守瞭望;严格限定施工船舶作业水域,配备必要的导助航、警示标志等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通航船舶靠离港时间;定期对吹泥管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