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行驶在公路上,时常能看到田间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现在到了秋冬季,碧空如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龙江人感受到空气环境质量改善,这缘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黑龙江省秸秆露天焚烧、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通过治标和治本一系列措施,全省火点数量显著减少,秸秆综合利用能力逐年提高,黑土耕地质量不断提升。
左图:2017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不力被约谈
右图:秸秆露天焚烧现场
高位推动 强化指导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防控工作,特别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省委书记张庆伟靠前抓秸秆,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委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并把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纳入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省长王文涛强调,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是坚定不移的目标,要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科技化管控力度。分管副省长多次调研和召开专题会、现场会、调度会部署推进。同时,由多部门参加的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为统筹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主持召开省委专题办公会议部署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等工作
黑龙江省长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由138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奔赴杜蒙、巴彦、兰西等县(市、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提出了“一主两辅、还田为主”的工作思路,主推玉米秸秆翻埋碎混、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水稻旋耕翻埋等还田技术模式,农机平台监测还田面积达2400万亩。“两辅”即燃料化、饲料化利用,在燃料化利用上,主推固化成型燃料站建设、秸秆直燃锅炉和生物质电厂直燃,生物质电厂运行数量达到49家,固化成型燃料站达到1323个,转化秸秆能力达到1054.9万吨,转化秸秆的同时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在饲料化利用上,主推青黄贮、膨化饲料,鼓励牛羊饲养量大的地区农户直接饲喂,全省粮改饲达到310万吨。
左图:秸秆膨化饲料 右图:免耕播种技术
加强督查 严格奖惩
省生态环境厅通过督查、核查、曝光、约谈、通报、罚款、问责“七步法”,压实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主体责任。调整优化网格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要求,全省共建立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网格42038个。
秸秆禁烧现场核查
奖罚分明,才能择善而从。2018年和2019年,省级财政共累计投入相关涉农资金超过百亿元,支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8-2019年禁烧管控期间,针对卫星监测和督查巡查发现的85处秸秆焚烧火点及37处全国“两会”期间根茬、残余物火点,省生态环境厅约谈了相关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向全省通报了有关情况,省财政厅共扣拨114处火点资金(罚款)3440万元,各地共问责党政干部343人,拘留焚烧秸秆人员561人。
宣传引导 成效显现
针对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利用抖音短视频、宣传片等新媒体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秸秆禁烧法律法规政策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9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2次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接受电视台《抗击疫情在线帮》专题采访,在全省春耕生产视频推进会上播放《水旱田秸秆还田标准化作业技术模式》,积极回应农民关切。多措并举,让整改成效逐步显现。一是火点显著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018至2019年禁烧管控期间,全省共发现秸秆露天焚烧火点85处,较2016年、2017年重点时段火点数1933处、3083处分别下降95.6%、97.2%。期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3微克、59微克,同比分别降低19.7%、10.0%。二是秸秆综合利用能力逐年提高。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不足40%提高到2019年的85%,秸秆还田率超过了55%。三是黑土耕地质量不断提升。经过三年实践,玉米秸秆机械翻埋还田后,增加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机械将秸秆翻埋,消除犁底层,增加了耕层厚度,扩大土壤水分和养分库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左图:秸秆打包利用 右图:黑土地深耕作业
工作加压 巩固成效
下一步,全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坚持统筹谋划、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工作再加压、措施再夯实、责任再明确,形成常抓不懈、持续发力的态势,推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同时,在源头预防上精准发力,丰富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的浓厚氛围,在群众思想观念中扎实树牢“不想烧、不敢烧、不能烧”思想,引导农民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