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编制实施生态环境重要规划,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开展相关重大专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现选编,供有关部门、地方在工作中借鉴。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在医药研发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危险废物,但因产生数量小且种类杂等原因常常被处置单位“拒之门外”。现场又因贮存不规范、转移不及时,存在很多环境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这些企业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降低环境安全风险,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于2020年开展“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
组建一支队伍
在生物产业园内组建一支服务团队,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以提供高效服务为目标,深入试点单位危险废物管理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帮助试点单位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及申报登记制度、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等。
制定一个规范
按照统一运输路线、统一收集时间、统一容器包装、统一台账资料、统一服务标准的原则,制定试点单位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服务规范,以危险废物“日产日清”为目标,提高危险废物收集频次,原则上试点单位危险废物日贮存量不超过100千克,最大程度降低现场贮存风险。通过服务团队现场帮扶、执法人员日常执法检查等方式,对现场贮存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确保危险废物现场贮存量在规定范围内。
确定一个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法律、标准,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和小微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试点单位危险废物贮存管理标准,在试点单位全面推广执行。通过企业自查、服务团队巡查、执法人员检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危险废物现场管理情况进行核查,确保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到位,提高危险废物贮存、收集、转移的规范化水平。
开发一个平台
开发小微型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信息云平台,建立收集管理、贮存管理、预约转移等全过程业务模块,积极探索电子标识标签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危险废物称重、拍照、标签打印、数据实时上传一体化,确保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和过程可溯。
建立一个系统
在生物产业园区(一期)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布局,确保重要危险废物暂存点、主要运输通道、危险废物装载区等关键位置纳入视频监控范围,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可视化监控。
编制一个预案
以生物产业园(一期)为整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试点单位与生物公司签订应急互助协议,将整体应急预案作为试点单位危险废物应急预案。
通过开展试点,建立了三个流程:一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服务指导流程;二是建立“日产日清”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流程;三是建立“实时全程”的危险废物安全监管流程。通过建立三个流程,帮助企业破解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贮存不规范、转移不及时的痛点难点。2021年试点签约企业共75家,指导小微企业及时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的操作流程,显著降低了小微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危险废物管理成本和环境风险。试点期间,累计转移危险废物300余吨,危险废物管理成本平均下降30%,转移频次由试点前一年转移1次,提升至目前的日产日清,日贮存量不超过100千克。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