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速在即 监管技术资金政策等关键支撑因素尚待突破

2005-10-11

2005-10-11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是,由于监管、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关键支撑因素尚有待于进一步突破,这一行业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值得期待的是,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培育,再加上国家可能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出席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的代表们向记者描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的基本走势。

  加强监管 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现实需求

  国家环保总局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19亿吨,是当年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一些地区养殖总量已经超过当地土地负荷警戒值,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速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雪梅等估算,到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排放量将达到45亿吨,这些粪便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占用和污染农田、污染水体、产生恶臭并造成生物污染。

  鉴于此,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防治原则。而国家环保总局同年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则提出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此后,地方各级政府逐步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上海市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暂行办法》,江苏省制定了《太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考核办法》。

  尽管缺乏全国性的最新统计数据,但从近年来各地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情况来看,一切还处于初级阶段。据悉,国家正在加紧制订并准备尽快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条例”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监管手段,推动各地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同时,也必将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现实需求。

  加强技术创新 重构养殖业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浙江、山东、四川等地的养殖场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了一些新型养殖与污染防治模式。据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孙明湖介绍,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改常流滴水为畜禽自动饮水,改稀料喂养为干湿料喂养,改水冲粪为干清粪等清洁生产工艺,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复合肥,促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还有一些养殖场通过沼气发电,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地处环境敏感区的养殖场,则采用了严格的工程治理措施。

  翻阅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可以看到基于以上路径的种种技术尝试,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相对于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和污染防治的迫切性而言,这些技术手段的成熟程度及其经济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仍面临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扩大适用范围等艰巨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则认为,适宜的技术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些技术总体上是现成的,尽管有些需要引进并使其适应中国国情。

  而对于畜禽养殖业主来说,则迫切的需要可靠的专业服务部门,协助其结合区域特点、农牧业结构和畜禽养殖规模,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重构养殖业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循环经济的潜力。

  拓宽融资渠道 形成支持行业发展的配套性政策体系

  孙明湖认为,由于养殖业是微利行业,畜禽养殖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支付意愿)一般不会超过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年度投资不会超过年度总产值的20%,运行费用的支付不应超过其纯利的10%。也就是说,1000头以下的养猪场可以承受的污染治理投资在10万元以下,年度运行费用在3000~5000元左右;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可以承受的污染治理投资在100万元以下,年度运行费用在10万元左右。而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完全依靠自身一次性筹集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资金并承担日常的运行费用,还相当困难。

  据悉,中央财政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补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连续3年对40多家养殖企业的污染防治项目给予资金补贴,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在大大小小几百万家养殖企业和严重的污染状况面前,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最大制约因素,必须积极发挥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和有关能源、环保专项基金的作用,千方百计地拓宽融资渠道。

  而比融资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农业、畜牧、环保、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尽快形成支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配套性政策体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已经走过艰难的探索阶段,并开始渐次加速。而这一行业的不断成熟更需要的是一揽子公共政策的配套推出。(作者 宗建树 周泓 方芳) 

  摘自《中国环境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