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协同推进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2019-09-24

2019-09-24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要求,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2月22日,科学技术部与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协同推进工作会,全面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污染应急技术与集成示范”两个项目的实施,支撑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英民首先对科技部、21世纪中心、各位院士和专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两个项目实施近两年来,都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进展,产出的科研成果为科技治污、精准施策,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到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精准治污、解决关键问题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两个项目要强化综合协调、协同推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生态环境部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实施,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也请科技部继续支持项目研究,在现有科研布局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

  徐南平副部长对两个项目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通过项目研究发现了一批新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感谢生态环境部、项目各参与单位、各位院士、专家为项目研究做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对于项目后续研究,徐南平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精准治污的能力。二是要总结凝练已有项目成果,将其与相关规划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为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机理性研究成果也能够为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科技计划布局提供思路和建议。三是要认真总结项目组织实施机制,特别是大气攻关项目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建立了一市一策的跟踪研究机制,并突破了科研资源和数据共享的难题,在国家科研组织方面实现了科研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一定要认真总结这些好的科研工作经验,为多省市、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参与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的科技支撑工作等提供借鉴。最后,徐南平强调大气污染防治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科技部也将加大支持力度,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分别汇报了两个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就项目的实施、协同推进和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主持,郝吉明院士、徐祥德院士、刘文清院士、张远航院士、贺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科学技术部社发司、21世纪中心领导、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大气司、监测司领导,环科院领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局)领导,项目组和专家组成员等80余人参加会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