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指南》(以下简称《勘界指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研究堆》(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勘界指南》系统规范了勘界流程、技术方法和成果标准,对于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对地方的指导力度,引导各地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工作,为水源保护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要推动勘界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深度融合、动态衔接,为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智慧监管和执法夯实数据基础。
会议强调,《技术导则》对研究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技术标准等作出具体规范,有利于进一步指导研究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加强宣传解读,做好培训指导,切实抓好《技术导则》落实。要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经验反馈,关注分阶段环评制度优化、源项选取方法的实施效果,为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积累经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李高,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任勇出席会议。
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