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联系电话 |
|
1 |
恩平24-2等油田综合调整项目 |
南海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海油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项目拟在现有EP24-2DPP平台南侧加挂1座平台(以下简称EP24-2DPP加挂平台),在EP24-2DPP加挂平台及现有5座平台实施61口调整井(包括53口生产井和8口先采油后转为注水井)。其中,在EP24-2DPP加挂平台上设置12个井槽(5个单筒双井和7个单筒单井),实施17口调整井,包括16口生产井和1口先采油后转为注水井,并在加挂平台上建设1套处理量为500立方米/时的生产水处理系统;在EP15-1CEP平台实施10口调整井,均为生产井;在EP20-4DPP平台实施15口调整井,包括10口生产井和5口先采油后转为注水井;在EP10-2WHPA平台实施6口调整井,均为生产井;在EP20-5WHPA平台实施5口调整井,均为生产井;在EP18-6DPP平台实施8口调整井,包括6口生产井和2口先采油后转为注水井。同时,对现有EP24-2DPP平台、EP20-4DPP平台和EP15-1CEP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在EP24-2DPP平台上改造低压、高压配电盘;在EP20-4DPP平台上增加注水设备;在EP15-1CEP平台上增加1台压缩机。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水基钻井液、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物、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的排放等。拟采取的环保措施:钻井液循环使用。非水基钻井液运回陆地处理;钻屑和水基钻井液经检测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级》(GB 18420.1-2009)二级标准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三级标准后排海;不满足排放要求的钻屑和水基钻井液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三级标准后排海。除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废弃物,其他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其中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各类垃圾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52-2018)处理处置。洗井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海。运营期EP20-4DPP平台上少量含油生产水经处理满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标准后回注地层,其余含油生产水经处理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三级标准后排海。(2)海洋生态:项目位于黄鲷南海北部产卵场、绯鲤类珠江口-粤西外海产卵场、深水金线鱼产卵场、短尾大眼鲷南海北部产卵场、长尾大眼鲷南海北部产卵场-万山列岛产卵场内。施工期钻井液、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以及运营期含油生产水排放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钻井液、钻屑在水下约20米排放,严格控制钻井液、钻屑的排放速率。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采用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减轻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3)环境风险:主要为井喷/井涌、平台火灾/爆炸、船舶碰撞燃料油泄漏、非水基钻井液泄漏、平台工艺管线泄漏、海底管道泄漏、地质性溢油等事故。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井控管理系统,严格实施钻井作业规程,加强钻时观测,及时组织压井作业;在钻台、钻井液池和钻井液工艺室等场所设置通风系统和烃类气体探测器;EP24-2DPP加挂平台新增一套自动灭火系统;在平台上设置助航标识灯、障碍灯、雾笛、平台标志牌等;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值班瞭望,由守护船对平台周围进行巡视,驱散在安全区范围内作业的渔船;严格按输送作业操作规定操作,加强钻井液输送软管保养,定期更换;定期对输油软管进行安全检测,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制定海底管线保护和检测程序,对海底管道进行不定期和定期检测;加强随钻监测,严格按照设计注入压力和注入量进行注入作业,防范地质性溢油及浅层气风险事故发生。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
|
2 |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 码头工程陆域形成工程 |
黄海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
该工程位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填海面积约106.1380公顷,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约3.3949公顷,停泊水域(港池、蓄水)用海面积约9.5538公顷;码头岸线总长约1668米。建设内容包括填海工程、码头主体结构、引桥、护岸及临时围堰、疏浚工程,不包括陆域形成后的地基处理、堆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为基槽开挖、抛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炸礁等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采取先围后填顺序施工,分区分阶段填海;吹填区泥浆流经多道沉隔,增加泥浆沉淀时间;在溢流口前沿区域设置两道防污帘,排泥管吹填口布置尽量远离吹填溢流口;吹填区至溢流口之间设沉淀区,必要时可添加絮凝剂;加强溢流口悬浮物监测,若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工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质达标控制;应选择6级风以下施工;使用定位系统引导挖泥船,严格控制疏浚范围,按设计分层开挖;加强泥驳运输管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据《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铅封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交由专业单位处理;陆域生活区设临时简易厕所,生活污水定期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2)海洋生态:影响主要为填海占用海洋生物生境,基槽挖泥、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炸礁等施工导致悬浮物浓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青岛文昌鱼滤食等行为具有不利影响,炸礁可能会对青岛文昌鱼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占用湿地以及部分围海养殖(已签署征迁协议),另外,工程施工可能会对鸟类在该区域觅食及迁徙活动造成一定干扰。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安排;基槽挖泥、港池疏浚、炸礁施工避开青岛文昌鱼产卵繁殖期5月至7月;施工前充分了解青岛文昌鱼的生物量、分布等情况,工程外侧安排应急救护,一旦发生误伤,尽快实施救护并通知渔政管理部门;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琅琊台湾内设置海洋生态调查站位,定期开展生态调查,评估施工对青岛文昌鱼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方式及保护措施;水下爆破作业应严格控制一次起爆的最大爆破炸药量,采用延时爆破等方式,爆破作业应避开鱼类生长高峰期,水下爆破前使用超声波驱鱼换能器进行鱼类驱赶;通过拆除已征用的养殖池进行岸线恢复,拟恢复岸线长度约2.257公里;将工程北侧约300米处约3.18公顷已征用养殖塘拆除进行湿地修复;加强施工光源管理,尽量避免对鸟类造成干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跟踪监测等。(3)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施工前按规定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手续,发布施工作业航行通告和警告;施工船派专人值守瞭望;严格限定施工船舶作业水域,配备必要的导助航、警示标志等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通航船舶靠、离港时间;严禁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作业;定期对吹泥管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
|
3 |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 陆域形成工程 |
黄海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
该工程位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填海面积约105.3658公顷,停泊水域(港池、蓄水)用海面积约6.9362公顷;码头岸线总长约784.5米。建设内容包括填海工程、码头主体结构、护岸及临时围堰、港池疏浚及地基处理,不包括陆域形成后的堆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为基槽开挖、抛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等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采取先围后填顺序施工,分区分阶段填海;吹填区泥浆流经多道沉隔,增加泥浆沉降时间;在溢流口前沿区域设置两道防污帘,排泥管吹填口布置尽量远离吹填溢流口;吹填区至溢流口之间设沉淀区,必要时可添加絮凝剂;加强溢流口悬浮物监测,若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工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质达标控制;应选择6级风以下施工;使用定位系统引导挖泥船,严格控制疏浚范围,按设计分层开挖;加强泥驳运输管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据《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铅封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交由专业单位处理;陆域生活区设临时简易厕所,生活污水定期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2)海洋生态:影响主要为填海占用海洋生物生境,基槽开挖、抛石、港池疏浚、吹填溢流等施工导致悬浮物浓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工程施工产生悬浮泥沙会对青岛文昌鱼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占用湿地以及部分围海养殖(已签署征迁协议),另外,工程施工可能会对鸟类在该区域觅食及迁徙活动造成一定干扰。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安排;基槽挖泥、港池疏浚避开青岛文昌鱼产卵繁殖期5月至7月;施工前充分了解青岛文昌鱼的生物量、分布等情况,工程外侧安排应急救护,一旦发生误伤,尽快实施救护并通知渔政管理部门;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琅琊台湾内设置海洋生态调查站位,定期开展生态调查,评估施工对青岛文昌鱼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方式及保护措施;将工程北侧约0.9至2.5公里处约42.70公顷已征用养殖塘拆除进行湿地修复;加强施工光源管理,尽量避免对鸟类造成干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跟踪监测等。(3)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施工前按规定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手续,发布施工作业航行通告和警告;施工船派专人值守瞭望;严格限定施工船舶作业水域,配备必要的导助航、警示标志等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通航船舶靠、离港时间;严禁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作业;定期对吹泥管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