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示公告 > 公示区 > 公示

2025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埕海1-1人工岛外输油管线安全隐患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5-10-27

2025-10-27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根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部拟对埕海1-1人工岛外输油管线安全隐患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0月27日-2025年10月3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通过来信提出听证申请的,请同步电话告知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  编:100006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联系电话

1

埕海11人工岛外输油管线安全隐患治理工程项目

渤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平环保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沿既有路由区(门卫阀组间至古贝壳堤段[含南排河定向钻穿越段]、南排河定向钻穿越终点至埕海联合站段)更换外输油管道约10.5公里、更换光缆约11.7公里。项目分两期进行施工建设:更换外输油管道,一期项目更换南排河定向钻穿越终点至埕海联合站段(约5.5公里,其中涉海段约1.4公里),二期项目更换南排河定向钻穿越段(约1.1公里,涉海段)和门卫阀组间至古贝壳堤段(约3.9公里,陆域段)。同时,与外输油管道同沟及同架敷设124芯层绞式光缆,其中一期项目光缆长约6.5公里,二期项目光缆长约5.2公里(包括南排河定向钻穿越段约1.1公里和门卫阀组间至古贝壳堤段约4.1公里)。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本项目施工及运营均严格限定在沿海滩涂范围内。南排河段采用定向钻穿越工艺,不涉及水上施工内容。项目施工期、运营期无污染物排海。因此项目建设对海水水质基本无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原管道清洗废水收集拉运至埕海联合站含油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新管道部分试压废水经沉淀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后用于洒扫抑尘等,剩余试压废水收集拉运至埕海联合站含油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利用养殖晒塘期(11月中旬至3月中旬)进行养殖塘段管线施工,确保无水施工;设置临时厕所收集生活污水,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2)海洋生态:项目涉海段共约2.5公里管线位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渤海湾核心区内,涉海段沿线为高滩养殖塘区和南排河,无永久占地,不涉水施工,施工临时占用核心区造成潮间带生物损失,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均禁止向海排污,在施工结束后海洋生态环境将逐渐恢复,对该保护区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影响较小。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施工期避开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主要保护物种产卵盛期(中国明对虾4月至6月,小黄鱼5月至6月,三疣梭子蟹5月至6月)。同时采用增殖放流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3)陆域生态:影响主要来自施工造成的占地、土地扰动、植被破坏等。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在划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内进行施工;施工期通过对易产尘物料密闭运输、覆盖堆存、定期洒水等方式减少施工区域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严格执行地方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禁止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制定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执行;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禁止随意超标占地。(4声环境: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会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以及工艺,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施工车辆途经村庄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加强施工期噪声的监督管理;施工区域设置围挡,禁止夜间施工。(5大气环境: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及机械废气、焊接烟气、防腐涂料废气和管道废气等,产生量较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开挖作业时,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降尘;避免在大风天气的情况下进行挖方、填方施工;推进作业车辆和工程机械新能源化,优先使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的货车,新能源或国四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安全环保的防腐涂料;少量旧管道内石油烃类废气随清洗含油水一并通过密闭管道打入罐车,运至埕海联合站处理。6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施工期固废包括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废料、废弃光缆和管道、定向钻钻屑泥浆、顶管钻屑泥浆和清管杂质等。拟采取的环保措施:钻屑及泥浆采用集装箱式泥浆罐收集,拉运至消纳场处置;管道边角料和废焊条等交由回收公司处理;废油漆桶等危险废物拉运至埕海23井场危废暂存间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单位定期清运;清管杂质全部用于场地平整;废弃的管道停用封存,光缆原地弃置。(7)环境风险:主要为输油管道泄漏。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优化管线设计、施工和验收,其中南排河定向钻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0毫米;施工前确定已建管道敷设位置;对管线穿越段及穿越点两侧5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严防损坏在役管线;管道不停输封堵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油品泄漏;桁架跨越采用钢结构;管线设置火气监控系统、高低压报警装置、压力传感器、安全阀、截断阀和紧急关断系统等;利用现有的负压波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和光纤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利用与油气管道同沟敷设的光纤作为分布式传感器,长距离连续实时监测油气管道沿线的土壤振动情况;做好应急联动;隔离封堵所有旧管道的两端,回收前彻底泄压;使用防爆型泵、法兰和软管,定期进行气密性测试;新管线铺设完成后与旧管线进行切改时进行防渗处理;加强管线检测和保养,定期清管,及时更换易损及老化部件。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010-65645526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