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示公告 > 公示区 > 公示

2025年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关于歧口油田群电力组网及自动化水平提升项目等2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5-10-22

2025-10-22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根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部拟对歧口油田群电力组网及自动化水平提升项目等2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0月22日-2025年10月2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通过来信提出听证申请的,请同步电话告知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  编:100006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联系电话

1

歧口油田群电力组网及自动化水平提升项目

渤海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海油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该项目拟在QK18-1WHP1平台、QK17-3WHP2平台实施12口调整井。QK18-1WHP1平台实施5口调整井,其中3口生产井及1口注水井为利用预留井槽,1口为生产井转注水井;QK17-3WHP2平台实施7口调整井,其中4口为生产井,2口为先期排液注水井,1口为注水井,均为老井侧钻。拟新建1QK17-2PAPB平台至QK17-3WHP2平台长度约10.2公里海底电缆;拟在QK18-1PAPA平台新增1台透平机组,停用并拆除QK17-3WHP2平台的新泻双燃料发电机组,对QK17-3WHP2QK17-2PAPBQK17-2WHP3QK18-1WHP1QK18-1APPQK18-1PAPA平台进行自动化适应性改造。在QK18-1APP平台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升级改造。项目采用水基钻井液体系,天然能量开发方式。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非油层段钻屑、钻井液排放以及海底电缆敷设产生的悬浮泥沙和运营期平台生活污水排放。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水基钻井液循环使用。非油层段钻井液、钻屑经检测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一级要求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 第1部分:分级》(GB 18420.1-2009)一级要求后排海。油层段钻井液、钻屑及不满足排放要求的非油层段钻井液和钻屑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平台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生活垃圾(除船舶食品废弃物外)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船舶机舱含油污水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铅封后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各类垃圾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处理处置。生产垃圾经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洗井废水就近进入生产流程,不排海。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2海洋生态:施工期敷设海底电缆及钻屑、钻井液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海底电缆挖沟施工、非油层段钻井液和钻屑排放避开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特别保护期(425日至615日)。钻井过程中严格控制非油层段钻井液、钻屑排放速率。通过增殖放流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减轻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3环境风险:主要为井喷/井涌、平台火灾/爆炸、船舶碰撞泄漏、平台工艺管线泄漏、地质性溢油等。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井喷预防措施,配备安全有效的防喷设备和良好的压井材料及井控设备;加强钻时观测,及时组织压井作业;在钻台、泥浆池和泥浆工艺室等场所设置通风系统和烃类气体探测器;由值班船对平台周围进行巡视,加强值班瞭望;配备压力控制装置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控压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处置。定期开展生产井和注水井动态监测,确保注采平衡。运营期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实施生产作业规程和安全规程;设置消防喷淋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关键场所设手提灭火器;选择优质封隔器并及时更换损坏元件。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2

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陆域形成工程

南海

广州南沙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工程位于广州港南沙作业区南部,填海面积247.5644公顷,拟形成人工岸线总长度为6103。建设内容包括围堤工程和吹填工程及地基处理,不包括后续码头工程施工、围堰拆除施工及成陆后陆上建设内容。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为疏浚取土及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泥沙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作业方案和时序;陆域吹填时在吹填区周围设置新建围堤、子围堰,采用先围后填顺序施工;疏浚土直接吹填至围堤内,不得临时储泥;吹填作业前及时封堵围堤结构过水缝隙,避免泥浆外溢;场地内设置分割围堰,延长泥浆沉降路径,保证沉淀滤水时间;吹填过程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溢流口水门采用闸箱式结构,及时动态调整溢流口钢水门箱闸板数量;溢流口外设置防污帘,出口处布设三层防污帘约300米;挖泥船周边布设可移动防污帘约600米;吹填期间加强泥浆泵、排泥管、防污帘检查维护。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根据《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实行铅封管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生活污水交由专业单位接收处理;陆域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道路洒水和绿化;固体废弃物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海洋生态:影响主要为填海永久占用海洋生物栖息环境,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增加造成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同时工程施工可能对周边鸟类活动区域、中华白海豚造成一定影响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严格限制工程施工和作业范围,严格控制施工悬浮物影响强度和范围;港池开挖及吹填施工应避开37月鱼类保护期;挖泥船周围设立不少于500米的监视缓冲区。设立中华白海豚观察员,施工期加强观察瞭望,发现后应立即停止施工或科学驱赶;中华白海豚繁殖高峰的敏感季节减少或避免施工;施工期间应对附近海域进行白海豚及印太江豚跟踪观测;制定白海豚应急救护预案;施工船舶船速限制在10节以内;在鸟类迁徙高峰期严格控制光源使用量。在万顷沙西南角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对占用的红树株数按1:2比例补种本地种红树,湿地修护区面积约5.7公顷。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跟踪监测,根据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放流种类和规模等。(3)环境风险:工程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船舶碰撞事故造成的燃料油泄漏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划定与施工作业相关的安全作业区;设置施工作业船舶警示标志;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海域,并提前、定时发布航行公告;加强对船舶检修和保养;避开在雾天、台风和风力大于6级的天气施工等。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010-65645526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