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
你们提出的“关于尽快提升水环境精准科学治理水平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扩充环境容量的提案”,由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数据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评估环境容量,支撑分区分类施策
(一)优化水功能区划与监督管理。统筹水域功能保护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完成水功能区断面与地表水国控断面融合,实现水功能区与国控断面“一张网”“一套数”,监管效能大幅提升。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科学确定“十四五”改善目标,按规定开展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考核。
(二)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为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判定水环境承载状态,2016年以来,我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6家单位开展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工作,经多次院士专家技术咨询,建立了基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多维度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编制完成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印发《关于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试点工作的函》,在江苏省常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淄博市等6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三)组织完成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2020年以来,根据流域水质考核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指标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获取性等特征,在试点县(区)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指标体系和方法,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除水温、粪大肠菌群和总氮以外的21项指标均纳入评价范围,制定印发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组织地方开展市、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成果纳入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下一步,我部将持续深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应用,为生态环境管理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于强化“三水”统筹,推进流域系统治理
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重要水体保护治理要点,系统推进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大江大河和重要湖库保护治理,着力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出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编制发布《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引导各地合理规划河湖滨水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精准识别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水利部加强生态流量管理,先后出台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与泄放设计规范》《水库生态流量泄放规程》《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等技术标准,基本形成了面向河湖和新建、改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泄放等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各流域机构制定171条跨省河湖、416条省内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实现全覆盖。逐河(湖)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生态流量泄放要求。2022年以来,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有效保障河湖基本形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指导地方加强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强化工业、农业、生活各类污染源治理,推进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建设,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不断提升水环境系统韧性,支撑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关于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一)完善数据共享机制。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2025年1月,国家数据局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工作,先后发布三批次共70个重点建设的示范场景,覆盖流域生态治理、海洋经济、防洪应急管理、内河航运管理等众多方向。我部建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在官网上发布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并定期发布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工业废水污染源手工监测、生态质量指数等数据资源分批次纳入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同时按照应联尽联的原则,实现地方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水、地下水、噪声等各要素监测点位数据与国家联网共享。水利部不断完善水质水生态监测体系,加快构建与国家水网相匹配的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初步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位一体的同步监测体系。持续开展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以及全国重点水域的水生态监测。积极推进水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成果。
(二)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型研究。我部组织实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动研发跨介质综合治理“环境脑”软件智慧系统,形成支撑京津冀生态环境精细判断—精准施策的科学工具。针对水环境模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开发从山顶到海洋全过程多要素跨介质的流域水生态环境系统模型,面向美丽中国的“三水”统筹治理与优化调控,建立水资源动态保障、水环境精细化管控和水生态安全决策支撑的综合决策支持模型。
下一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贯彻《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推进政务大数据共享,加快建立依据部门职能的监测数据汇交和共享使用机制,研究出台不同系统数据传输的规范标准,从工作机制和技术手段两方面打破信息“孤岛”,加强部门协同,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的融合共享;积极抓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部署建设,强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研发,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