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统筹推进碳定价机制建设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碳定价体系探索研究,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国碳定价机制的主体形式。全国碳市场包括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个部分。强制和自愿两个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同向发力、互为补充,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有机衔接。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碳减排行动。总体上看,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数据质量全面提升,市场功能逐步显现,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管理制度,为推动双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碳市场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显现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等4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夯实统计基础等5项保障措施。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2024年5月22日,我部联合14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强化任务分工和政策协同,从夯实制度基础、构建工作格局、推动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22项重点任务,分工涉及19个部门,动员地方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参与,编绘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分阶段有序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惩重罚数据造假行为,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主体和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完善价格发现功能。积极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扩大市场支持领域,探索数据质量管理有效路径,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广泛应用。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标识式样、认证流程、管理要求,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要求,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推动国际衔接互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配合加快推进地方、行业、企业等层面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和方法支撑。
二、关于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配额分配制度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础。目前各国碳市场配额分配主要有基于碳排放强度和基于碳排放总量两种方法。我国根据国情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一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免费发放碳排放配额。适时引入配额有偿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偿分配比例,有利于完善全国碳市场功能,更好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配额分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配额有偿分配相关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法,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相关工作,统筹考虑各行业排放特点、数据基础、监管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相关行业配额分配方法,在压实企业减排主体责任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稳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共同推进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好发挥全国碳市场作为双碳工作重要政策工具作用。
三、关于健全激励机制
我部高度重视全国碳市场与其他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协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相关政策的协同研究,探索在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下,与包括绿证在内的各项制度进行衔接的具体方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减排的积极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同时,加强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2023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共举办134场培训活动,约1.16万人次参与培训,培训主体包括相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等。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家库,及时解答参与主体遇到的各类技术和政策疑难问题688个。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边界清晰、并行不悖、形成合力的碳减排政策体系,持续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和领域,推动绿证与碳市场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碳市场人才和团队培养,宣传解读碳市场政策和建设进展成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