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海洋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当前,我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形势仍不容乐观,亟需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深度开展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您提出的强化政府在创新体制机制中的领导力等相关建议,对于加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关于强化政府在创新体制机制中的领导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包括海洋在内的塑料污染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体系,督促有关地方政府落实塑料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一是完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从源头减量、回收处置和垃圾清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二是与我部共同建立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持续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纳入每年印发的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工作台账并定期调度进展,压实部门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注重加强塑料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实施岸上生活垃圾收运工作,运输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妥善处理,扎实推进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目前,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依据职责积极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收集转运和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全链条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重点加强沿海农村、港口、河口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
二、关于推动各部门形成海洋垃圾治理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等20个部门建立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持续将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建立工作台账并定期调度进展,压实部门责任,并指导各省(区、市)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于2024年5月共同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在沿海城市毗邻的65个海湾,实施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清理行动,要求沿海地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同时将海洋垃圾治理纳入《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美丽海湾建设参考指标体系(试行)》。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全链条治理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推动海洋垃圾治理形成合力。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共同推动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要求,共同落实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防治,及时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推动构建海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三、关于夯实企业在治理中的执行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以下方面倒逼塑料行业绿色转型:一是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深入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2023年全国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超过10亿件。二是加强塑料替代产品能力建设,持续在外卖、快递、商场、超市等场景推广竹制品、生物降解塑料等。三是积极支持塑料高水平再生利用项目,2023年全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约1900万吨。
生态环境部大力支持“蓝色循环”等企业自主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工作,不仅在《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中,鼓励沿海地市借鉴“蓝色循环”等创新模式,多元共治实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同时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对接,共同研究推动扩大“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塑料治理试点。截至目前,“蓝色循环”项目已从台州扩展至舟山、宁波等地,共有237家企业、1.02万艘船舶、6.18万人次参与其中,形成了海洋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共同富裕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丰富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塑料垃圾循环利用等绿色领域。例如,支持浙江湖州“以竹代塑”产业转型升级等。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4%。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58万亿元,其中募集资金用于垃圾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1057.7亿元,有力支持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将依据职责,强化企业责任落实,加快推动塑料产业绿色升级转型,积极培育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推动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发展持续助力海洋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配合海洋垃圾治理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海洋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提升公众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海洋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提升群众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意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六五”环境日、世界海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沿海地方开展公益净滩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海洋垃圾治理的公众参与。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将继续依据职责加大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宣传,营造公众参与氛围,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公益净滩等治理行动,提升全民海洋保护意识,共同培育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关于发挥对周边国家的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环境部积极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国际合作。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塑料污染国际文书政府间谈判进程中,积极就海洋垃圾监测、清理整治等议题研提参会对案,分享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经验,助力“蓝色循环”等中国方案“走出去”;在二十国集团环境副手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海洋渔业工作组会议及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等双多边场合,宣传我国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和成效,分享交流政策和技术经验;在中日、中越、中菲、中德、中挪等双边合作交流中,逐步推进开展海洋垃圾专家对话平台、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污染防治技术交流、城市间海湾治理及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政策交流等工作,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深化与有关国家在海洋塑料垃圾防治领域的合作交流,积极宣传我国在海洋塑料垃圾监测、预防和治理方面的成效,倡导提出中国解决方案。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