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935号(资源环境类062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3-07-29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7-29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十四五”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明确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为重点,支持200个农业源污染排放量相对较高的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1-2022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1.3亿元,支持云贵川渝4省(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占到该专项投资规模的37.7%。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印发实施《“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养殖污染防治等作为主要任务,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6亿元,支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任务。
  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农村部推进科学施肥用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支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水产养殖池塘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推进实现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在4省(市)132个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145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4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县,整县推进,示范带动,促进流域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在四川省资中县、贵州省贵定县、云南省大理市等全国26个地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调查监测面源污染,推动污染治理,评估治理成效。印发《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2022-2025年)》,建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
  下一步,我们继续加大对云贵川渝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绿色发展。
  二、关于加大“三磷”治理支持力度
  一是大力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将磷矿选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列为鼓励类,引导企业提高磷资源利用效率和减污水平。2021年,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提升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大宗固废净化处理水平,拓宽磷石膏利用途径,加大源头减量减害与高质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化发展。生态环境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云贵川15个城市和地区纳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二是开展“三磷”污染整治。2019-2020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包括云贵川在内的7省(市)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企业拉条挂账实施整治,并推动其他企业开展提升改造,解决一批企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多轮次“回头看”及调研式帮扶,进一步巩固专项行动成效。2022年8月,印发《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指导地方编制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科学确定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减少总磷污染排放。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云贵川水污染防治资金31.07亿元,支持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上述资金通过切块方式下达到省,地方可结合本省实际,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三磷”治理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三磷”企业调研式帮扶,指导云贵川相关城市和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指导督促各地抓紧实施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切实削减总磷污染负荷。
  三、关于支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明确了改革方向路径,搭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梁八柱”,标志着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入了全新的探索阶段。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指导长江经济带地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其中,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有78个地区获得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培育打造了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支持云贵川渝开展实践探索;深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总结凝练典型路径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7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