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把握国际碳市场机遇与挑战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和前期工作基础上,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并于2021年7月顺利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截至2023年6月3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8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2亿元,交易活动平稳有序,市场机制初见成效,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有效提升。
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启动了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试点工作,指导开展了海南东寨港、文昌八门湾红树林等一系列碳储量调查评估试点和海草床碳汇监测试点工作,初步摸清了试点区域碳储量本底情况,强化海南省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工作,推动获取“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成果数据。同时,指导海南省在三亚、东方等地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红树林等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修复增汇。自然资源部还印发了蓝碳系列规程,对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类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作出规范,用于指导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业务工作。系统梳理海洋碳汇标准体系,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框架,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力度。
根据《巴黎协定》第六条全球碳市场机制的有关原则,跨境碳交易活动可能对我国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带来影响。由于实施《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具体技术事项尚未最终确定,当前开展国际交易的路径、方式以及对完成我国自主贡献目标的影响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国内实施《巴黎协定》第六条的路径研究,密切跟踪相关国际进展,结合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相关工作进展,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序推进国际碳交易相关工作。对海洋蓝碳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具体项目类型和科学路径,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海南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指导,加快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支持海南建立与应对气候变化专业智库、国际组织、学者团队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