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607号(城乡建设类019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3-08-01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8-01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持适应和减缓并重,将主动适应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2022年6月我部联合16个部门共同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在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区域,通过多圈层观测网络建设、生态系统保护、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等方面推动强化青藏高原适应工作,为我国新阶段下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战略依据和指导。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以防范气候风险为目标建设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提案提出建设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议十分中肯,我们将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适应战略2035》总体部署,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强化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理念探索

  《适应战略2035》将“城市与人居环境”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综合考虑气候类型、地域特征、城市定位、工作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并提出到203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挑战,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指导青藏高原地区在开展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加强对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分析,增强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住房城乡建设部支持青海省在西宁市、格尔木市、玉树市、同仁市、祁连县等地区建设美丽高原城镇,有利推动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深化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和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同时,支持青藏高原地区相关城市申报深化试点工作,并按职责指导试点城市做好完善治理体系、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优化空间布局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二、关于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适应战略2035》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组织实施、财政金融支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从系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脆弱性与适应能力评估等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为城市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研究,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方案等,支撑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中国科学院在冻土消融、冰崩雪崩、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等高原灾害形成机理、风险评估、预测预报、监测预警与应急减灾领域形成综合特色优势,可为高原综合减灾与气候变暖条件下灾害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借鉴您的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科研基础,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加强攻关,持续推进青藏高原气候适应型城市技术研发,支持青藏高原地区相关城市的科技发展,推动提高高原城市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环境灾害的能力。

  三、关于加强气候监测预警等保障能力

  《适应战略2035》将“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列为第一项重点任务,对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综合减灾防灾等作出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针对性提升青藏高原等气象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区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中国气象局不断强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完善观测站网布局,开展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任务实施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与青海省政府联合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 中国气象局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先行先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青藏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流程支撑指导有关省份建设完成普适型监测预警实验点1.5万余处,指导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发布、共享预警信息,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受威胁群众的避险转移等防范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部不断增强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指导力度,持续关注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流域地质灾害风险,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监测研判,推进青藏高原地震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提升重点地区森林火险预报预警基础支撑能力,加强完善监测预警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支持青藏高原地区深入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跨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密切关注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风险隐患;继续支持青藏高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推动观测数据共用共享,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水平;支持青藏高原地区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地区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提供保障。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