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709号建议的答复

2023-08-31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8-31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国内石化行业碳足迹核算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

  为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碳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提升数字技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能力,为石化、建材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奠定数据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发挥数字技术在碳排放管理上的优势,优选一批数字化碳管理试点创建方案,加强跟踪指导,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模式,通过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不断完善支撑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数据基础。

  二、关于建立石化行业动态碳足迹数据库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部署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等四项重点任务,提出建立排放因子库等五项保障措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优先聚焦电力、钢铁、电解铝、水泥、石灰、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及现代煤化工等行业和产品,逐步扩展至其他行业产品和服务类产品。

  目前,我部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产品碳排放核算通则相关研究,并拟推动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面向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等不同主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排放因子数据库中设立重点产品排放因子的模块,为推进产品碳排放核算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石化行业产品等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相关研究,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夯实重点产品碳排放数据基础。

  三、关于采用碳足迹动态数据库支撑石化行业基准线法碳配额

  2023年3月,我部印发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配额方案》)。《配额方案》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优化调整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基准值,采用基于强度的配额分配思路,即实际供电量、供热量越大,获得配额也越多,合理统筹安全发展与有序减排关系,总体上体现了激励高效清洁机组、约束低效机组的政策导向。同时,《配额方案》还通过履约缺口率上限豁免政策、燃气机组豁免机制和可预支2023年度配额的灵活机制等减轻企业负担,合理控制企业履约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持续优化调整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

  在应用层面,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碳足迹支撑绿色设计产品开发评价,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绿色设计产品,将碳足迹等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作为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必要条件,目前累计培育国家层面绿色设计产品3724种,其中石化化工产品500余种。

  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您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路径方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五、关于加大碳标签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

  目前,我们指导有关团体、机构发布《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T/DZJN 001—2018)、《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DB31/T1071—2017)等团体标准。组织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体系和碳标签应用制度研究。同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我部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工作,陆续发布了3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截至目前,共发布低碳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数共计800余张。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将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研究,探索开展碳标签应用。同时,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关于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碳足迹碳标签相关工作。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3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