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572号(资源环境类095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3-07-21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7-21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风险防控的提案”,由我部会同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加强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风险防控,是保护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加强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风险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诚如你们所言,酸性矿井水防治是世界各国矿区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废弃矿井酸性排水点多面广、排放量大、成分复杂,且治理时间长、成本高,仅靠末端治理难以持续。我们赞同你们所提关于进一步加强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风险防控的有关建议,并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精准排查识别,分级分区开展防控
  一是开展调查评价。2022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对黄河流域约2.3万个历史遗留矿山开展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在污染状况调查方面重点查明酸性废水类型、分布位置、现有存量、排放去向、污染物迁移途径、现有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是否存在向农用地、农田灌溉水系排放酸性废水现象等,目前正稳步推进。二是积极试点探索。2019年,我部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49个地下污染防治试点项目,项目类型涉及典型污染源防渗改造、地下水污染修复、废弃井封井回填,其中,有16个是废弃矿山(矿井)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目前,四川广元、贵州凯里等一批项目已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矿井酸性废水“堵疏治管”和“源头减量+多通道封堵”等经验模式。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部署“矿区酸化废石堆场复合污染扩散阻隔技术”等项目,开展废弃矿山地下水污染成因与过程、监测与风险监管、矿区废石堆场产酸机制和扩散规律等研究,研发了一批煤矿区地下水运移通道阻断与特征污染物减量的功能性材料,初步构建补给区源头控制、径流区扩散阻断、排泄区汇流管控的技术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指导沿黄河九省(区)做好历史遗留矿山酸性废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持续推进废弃矿井涌水污染治理试点探索。研究编制矿山地下水污染调查、风险分级及治理修复等技术指南,推进建立“分区管理,分级防控”的废弃矿井酸性水污染防治体系。
  二、关于持续做好跟踪监测和研究,保障水质安全
  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制修订《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危害程度评价规范》等技术标准,明确矿山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监测要求,加强废弃矿井水质监测。2020年以来,我部联合自然资源部建立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站点,将部分污染风险监控点位布设在矿山周边,推动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二是开展矿山排水水质管控。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工矿企业入河排污口作为监管对象,明确矿山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批及日常监管要求,加强矿山排水管控,保障水质安全。三是强化应急处置。我部总结河南省三门峡市矿井酸性排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经验,2022年起,在全国部署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中,各地将废弃矿山作为重点内容推进整改,部署至今全国未发生废弃矿井酸性排水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四是推动科学研究。科技部立项研制了多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快速识别、筛查和检测设备,以及物联网关键监测技术,支撑废弃矿井水质监测。
  下一步,我部将指导各地落实有关排放标准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规范废弃矿井排水管控,强化监测考核,推动矿山周边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关于推动相关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应用
  一是推进综合试点。2021年,我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筛选21个典型地级城市,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在四川广元、贵州遵义、湖南娄底、福建龙岩、山西晋城等试验区推动探索废弃矿井源头治理、矿井涌水治理长效监管、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二是开展技术攻关。“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涵盖高硫矿区、废弃煤矿等矿山酸性废水综合防治等方向,部署“高硫矿区地下水污染过程与协同治理技术”等项目,开展废弃矿井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可持续自然修复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三是加大资金支持。我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将历史遗留矿山封井回填、矿山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治理修复等项目纳入资金支持范围。2021年,专题部署并支持湖南、四川和云南等9个重点铅锌矿区完成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持续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废弃矿井酸性废水综合治理模式。配合科技部推动相关科技项目立项,鼓励地方和有关单位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强化矿井酸性废水治理先进技术和成果推广应用。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7月2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