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制度体系
全国碳市场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应不断加强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在完善碳市场法规制度方面,我们赞同你们关于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建议。目前,全国碳市场已基本形成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于一体的监管框架,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我部已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一系列技术规范,建立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管理制度,明确核算核查技术要求。出台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3项管理制度,作为现阶段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同时,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条例》立法进程,争取《条例》尽早出台。
(一)配额分配方面。根据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国碳市场确定了基于碳强度的配额分配方法,配额实行免费分配且与企业实际产出量“挂钩”,符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与发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吻合。在确保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实现对高效机组的激励和对低效机组的约束,促进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发电行业效率,推动实现低碳转型。
(二)碳普惠方面。我部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以包括碳普惠在内的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和指导各地方深入开展碳普惠探索实践,并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广东、上海、北京等多个省市在碳普惠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通过普惠性奖励的方式,对提高全社会减排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碳减排市场机制。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加快推动《条例》出台,并完善《条例》配套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构建以《条例》为立法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补齐制度短板。在实现碳排放数据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的前提下,兼顾行业公平、产业公平和地区公平,逐步调整配额分配方式,研究开展配额有偿分配的可行方案。此外,结合国家双碳目标继续深入研究碳普惠机制,探索在国家层面建立碳普惠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支持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碳普惠实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关于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服务平台
我部高度重视全国碳市场相关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湖北省、上海市人民政府分别牵头承担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及运维工作,记录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登记、交易结算等服务。同时,持续优化环境信息平台碳排放数据报送与监管功能模块,上线企业月度台账信息化存证、数据统计分析,交叉核验,异常数据预警,短信推送、互联网端的碳排放核查功能模块。为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我部组织开展2场针对各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控排企业的相关政策专题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各方热烈欢迎。
下一步,我部将加强对两机构日常监管,优化完善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以维护数据安全为核心,不断加强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完善相关功能,共同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同时,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一体化监管平台,集成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数据,实现排放数据自动报送、碳排放报告自动生成、异常数据自动识别、各层级数据自动校核等功能,支撑碳市场形势综合分析,全面提高日常管理效率,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另外,我部将对各相关部门、生态环境系统、重点排放单位、技术服务机构等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持续提升不同市场参与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更好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三、关于加快探索碳排放权交易金融产品开发服务
碳金融的载体是以碳排放权为基础资产的各类金融工具,应当遵循相应金融工具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2022年4月,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法》),系统规定了期货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度。同时,规定了衍生品交易的基本制度,形成以《期货法》为核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证监会其他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交易所、协会自律规则为重要补充的期货市场法规制度体系,为碳期货和其他碳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为提高国内碳市场流动性,提升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等目标任务。目前,国内地方试点碳市场已相继推出基于地方碳市场配额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在全国碳市场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推出包括碳期货在内的各种碳金融产品,有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定价,进一步促进绿色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为远期、期权等其他衍生产品发展做好准备。
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及推出基于全国碳市场配额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可行性,引导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强化碳金融创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有关企业办理碳排放权质押登记业务、为金融机构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提供服务。证监会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组建了专业的品种研发团队,密切跟进碳现货市场发展进程,设计我国碳期货合约规则框架。目前,市场已有不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基金,相关企业可以积极与现有基金对接,申请支持工艺技术改造、大数据管理等节能减排项目,纳入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也可通过出售富余配额来降低实施工艺技术改造、大数据管理等节能减排项目的成本。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会同有关部门在实现全国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和有效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的基础上,研究上市金融衍生产品的可行性。证监会将依据《期货法》,逐步完善期货市场制度规则,不断夯实碳期货和衍生品发展基础,进一步发挥全国碳市场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作用。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