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碳监测监管体系建设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您提出的加强碳监测监管体系的建议,对于推进碳监测评估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构建碳监测网络体系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国家、区域流域海域和地方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我们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碳监测网络体系。
(一)推动构建碳监测网络体系。2021年,我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聚焦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重点行业层面选取火电、钢铁等5个重点行业的11家集团公司开展碳排放监测试点工作;城市层面选取13个省份的16个城市开展城市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区域层面开展重点区域温室气体卫星、地基遥感监测,并依托现有国家大气背景站开展区域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监测。
(二)不断提升卫星遥感碳监测能力。2018年以来,我部作为牵头用户,连续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特别是2022年4月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探测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快速提升了我国卫星遥感碳监测能力。2021年11月,我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部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卫星系列工程落地,积极构建以国产卫星为主的碳监测卫星体系。
二、关于完善碳监测技术体系
为落实好我部“统一监测评估”的职责,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碳监测工作,我们成立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技术委员会,统筹推进碳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一)逐步建立碳监测评估方法体系。通过碳监测试点工作,集中研究解决了一批监测技术问题,发布3项支撑CO2自动监测实施的团体标准,发布高塔采样、运行质控、数据联网、手工监测等4项技术指南。在北京、深圳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与核算,推动建立碳通量监测技术规程。
(二)探索构建基于卫星遥感的同化反演评估方法。利用国内外温室气体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气象、排放源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探索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CO2同化反演评估方法,率先完成对郑州、鄂尔多斯、济南等城市CO2浓度的高空间覆盖监测。
(三)不断强化监测数据量值溯源与质量控制。我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开展我国主要温室气体国家基准/标尺的研制,逐步建立国内统一、国际可比的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体系,保障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等效可比。
三、关于加强碳排放监管服务体系
我们高度重视碳排放监管工作,坚持多措并举,精准聚焦碳排放监管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碳排放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碳排放监管整体能力。
(一)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督促地方落实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从2013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以碳排放强度降低为核心指标的考核机制,开展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我们将碳排放强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范畴,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推动任务落实。
(二)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我部推动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试点,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等文件,组织15个地市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研究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
(三)组织开展监督帮扶。2021年10-12月,我部组织31个工作组,开展了发电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制定《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工作手册》,初步形成碳排放监督执法技术支撑体系,推动探索建立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排放监督执法长效机制。
(四)推动建立碳排放基础数据库。我部利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搭建碳监测基础数据库,通过统一收集碳排放数据,推动排污单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相互补充、交叉校核工作,不断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此外,中科院基于其建立的生态系统野外台站网络和16000个野外样地等,初步构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属性数据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统筹做好碳监测监管工作。一是完善碳监测网络体系。我部将加强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建设,组织编制生态环境卫星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高低轨、主被动、多星协同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体系。继续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建设。二是加快碳监测标准制修订。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2030年)》,开展基于卫星实地观测的生态系统碳汇关键参数确定和计量等技术研究,推动建立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及其标准体系。我部将加快推进碳监测评估相关标准制定、相关仪器设备适用性检测,不断完善碳监测技术支撑体系。三是提升碳排放监管服务能力。我部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就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到城市生态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将碳排放监督执法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建立常态化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等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