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革碳排放配额初始发放方式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企业 2162 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 45 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我们将认真研究考虑您的建议,立足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一、关于全国碳市场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率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对电力行业采用以排放强度为基础的配额分配机制,对标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实行免费分配,体现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原则。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不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降低,而是基于实际产出量,即实际发电量越大,获得配额也越多,不会对电力生产总量形成约束,因此不会造成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拉闸限电的情况,这与我国目前主要基于强度控制的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相吻合。
全国碳市场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总体可行,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从欧美等较为成熟的国际碳市场和国内7省市试点碳市场多年实践经验来看,配额初始分配均为分配给控排企业,尚没有分配给终端用户,特别是居民的先例。全国碳市场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运行和管理实践表明,目前的分配方式既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促进了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发电行业效率,推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二、关于改革配额初始分配方式的建议
对于您提到的从电力使用端形成节能减排动力的问题,我们已结合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后续也将纳入全国碳市场,按照相关行业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上述行业企业的电力消费对应的碳排放量已计入其排放总量,从而使电力消费侧企业承担起相应的减排责任。
为做好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我们已连续多年开展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和核查,研究修订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规范,研究制定相关行业配额分配方法。下一步,我们将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运行良好基础上,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
关于您建议的将配额发放方式改为免费发放给居民,再由电力企业收购配额,这种分配方式对我国当前的管理体制和监管能力构成极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将结合相关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