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真等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视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的提案”,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气象局、国家疾控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气候持续变暖和极端事件频发已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且威胁不断增加。尽管各部门围绕卫生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基础较薄弱等问题。我们赞同你们关于重视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的建议,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我们谋划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合作
健康领域气候风险防范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工作。2013年我国九部委联合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人体健康列为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6个部委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再次将健康与公共卫生列为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明确相关任务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要求,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和专题讨论,共同推进健康环境建设相关工作,并将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全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和健康气象预报模型研究等相关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予以重点推进。国家疾控局持续开展空气污染天气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策略和技术研究、气候变化对寄生虫病传播风险影响评估研究等,制定洪涝干旱台风等不同灾种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指导河南等受灾地区做好灾后防病防疫工作,并通过加强气候变化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和能力。气象局也正在积极推进气象与健康领域相关工作,举办气候变化与健康高端论坛,开展气象敏感性疾病相关研究,研发了相关疾病气象风险预报模型。
你们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合作”的建议非常中肯。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围绕《适应战略2035》的落实,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部门间权责分工,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同时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气象局、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关于气候变化对健康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不利影响研究和工作部署,积极防范气候变化风险。
二、关于制定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规划
《适应战略2035》明确提出要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能力评估、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增强医疗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并部署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专项行动,包括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专项研究、研制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健康风险评估指南、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健康适应行动示范等。同时,《适应战略2035》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编制本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落实《适应战略2035》的部署要求,强化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气候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工作,尽早研究启动本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同时,对于你们提出的“制定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规划”的建议,我们也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论证研究,在工作中酌情考虑。
三、关于支持重点研发计划
加强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应对对策的研究至关重要。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专门部署了“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早期信号捕捉及应对策略研究”任务方向,重点研究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导致健康风险的机理及其区域分异规律,捕捉影响区域健康风险的气候系统异常早期信号,建立区域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综合评估模型及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区域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取得重要进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首批指南再次将相关内容列为重要支持方向,部署了“气候变化对‘一体化健康’体系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指南方向。
下一步,科技部将做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候变化对‘一体化健康’体系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方向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为我国应对气侯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生态环境部也将加强与科技部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相关成果共享共用,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