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就涉及我部职能部分答复如下:
我国湖泊众多,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着姿态万千、大小各异的上万个湖泊,承担着调节河川径流、提供水源、防洪灌溉、生物栖息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根据其自然成因、地理分布、水环境、水文特征及资源赋存等因素,结合我国西高东低的大地貌特征和南湿北干的气候条件,划分为五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东北平原和山地湖区,以及东部平原湖区。根据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全国湖泊调查,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湖区涉及西部11个省、区、市,湖面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数量及水域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7%和68.3%,对维系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各湖区除自然条件差异外,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亦不同,决定了湖泊综合治理存在目标和对策差异。青藏高原湖泊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补水来源主要依靠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湖泊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与气候变化同步。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呈暖湿化趋势,降水增加、蒸发减少、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呈现扩张趋势。如,青海湖水面面积从2001年的4263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4625平方公里,色林措面积从1995年1735平方公里扩大到2020年的2319平方公里。蒙新高原处于东南季风边缘,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多为内流咸水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数量、水质和生态均产生重要影响,湖泊总体呈现咸化、萎缩乃至干涸趋势,如达里诺尔湖、岱海、察汗淖尔等。云贵高原湖泊作为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多为外流淡水湖,呈封闭和半封闭特点,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独特且较为脆弱,温暖且日照充足,浮游植物光合效率高,因此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敏感。你们所提意见建议针对性强,我部将充分予以吸收采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着力推进“十四五”高原湖泊综合治理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关于强化湖泊流域空间用途管控
2017年以来,我部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指导高原湖区相关省份开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依据湖泊主导生态功能,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全部完成省市两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议发布,相关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已纳入长江保护法及相关法律制定中,具体管控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同时,根据高原湖泊特点实施差异化的管控要求,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根据高原湖泊特点实施差异化的管控要求,调整了呼伦湖、艾比湖、羊卓雍措、纳木措等受自然因素影响湖泊的监测评价方法。云南省结合自身特点在“十四五”时期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划定九大高原湖泊“两线”(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三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分区明确功能定位及管控措施。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指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按照湖泊主导功能,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推动逐步清理和整治与主导功能不符的开发或占用行为。
二、关于强化湖泊流域系统治理保护
为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部已指导内蒙古、云南、青海等省(区)针对高原重点湖泊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规划保护目标及重点任务,编制地市级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制定“一湖一策”,并纳入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青藏高原三江源、甘南、若尔盖等水源涵养区,加强生态保护,实施退化湿地、草原的封禁封育保护和治理,推进退牧还草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推动实施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草地专项治理;对蒙新湖区艾比湖、岱海等面积萎缩内流湖,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落实“四水四定”,退减不合理用水需求,科学实施流域植被恢复,精准实施面源污染拦截与净化;引导农牧交错地区坚持以水定牧、以草定牧、草畜平衡,综合开展畜牧超载治理,防止草原退化。对云贵高原滇池、洱海等,巩固点源治理成效,加快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周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施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推动流域种植业向绿色有机化发展,建设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带,系统连片开展流域库塘湿地提质增效,优化库塘湿地格局,构建完善环湖生态屏障。
此外,我部已将青藏高原作为重要区域纳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并实施提高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一系列举措;配合科技部等做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依托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重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估、生态格局变化与过程、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重大工程生态成效评估等方面研究;配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将抚仙湖等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予以支持,系统推动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深化高原湖泊治理保护,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协同,指导各地积极谋划和储备项目,努力提高高原湖泊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结构及稳定性,推动高原湖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