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石油企业发展碳产业链的建议”,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CCUS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提出,中国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碳中和目标下,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不仅是未来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油气行业碳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方面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规范和指导CCUS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CCUS专业委员会,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交流,促进试验示范的推广与应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将CCUS试点示范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支持范围。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CCUS有关项目环评分类管理要求,包括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纳入“专业技术服务业”类全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形式简化管理,对涉及二氧化碳生产及利用二氧化碳制化学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涉及二氧化碳驱油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程度等实施差异化管理。
三、设立碳产业研究重大专项方面
2021年,生态环境部配合科技部组织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重点解决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究示范、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艺技术与示范、面向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研发、面向碳中和创新体系与全球气候治理技术等关键问题,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设置了17个研究方向。相关成果推广方面,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布并推广“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等CCUS适用技术。
中石油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大力发展CCS/CCUS业务,已设立CCUS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推进松辽盆地300万吨级全产业链绿色CCUS示范工程;正积极申报国家产业链链长,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力争成为我国CCUS产业领军企业。
中石化低分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在我国16个省市50余套装置成功应用,捕集二氧化碳20余万吨/年;使用催化热钾碱法、位阻胺法脱碳技术运行装置40余套,从工业循环气 、天然气等气源中脱除二氧化碳超过1000万吨/年。中石化持续深化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等基础研究,在华东、胜利、江苏等油田积极开展矿场试验,探索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开发模式,有效解决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注不进,油井采不出”难题。
四、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方面
CCUS是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气驱实验室和二氧化碳注气现场时,要求加快推进CCUS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能源局高度重视CCUS项目建设,已将CCUS重点项目纳入年度油气勘探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清单。2022年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成。目前,我国已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CO2的工程能力,正在积极筹备全流程CCUS产业集群。
五、后续工作考虑
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营造有利于CCUS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CCUS示范项目实施,配合有关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CCUS技术发展和示范,探索将CCUS减排量纳入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可行机制等。积极配合科技部,组织“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协调开展CCUS相关技术研发等专项的立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科技平台建设与技术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与国际合作。
中石油将配合相关部委共同推动碳产业链发展,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开发碳远期产品、扎实推动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探索CCUS规模化技术、经济路径,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