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坤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固废法执法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钢铁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钢渣、高炉渣、含铁尘泥等,其中钢渣和高炉渣是水泥、铺路石等的重要原料,而除尘灰(泥)、氧化铁皮等含铁尘泥具有较好的循环利用价值,钢铁企业一般通过限制使用比例或加入转底炉等设备脱除Zn、K、Na等元素后,作为烧结工序的原料进行利用。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钢渣产生量8965.99万吨、高炉渣产生量23100.24万吨、含铁尘泥产生量4043.01万吨。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钢铁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一、关于加强执法,推进固废循环体系建设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持续强化法律实施监督,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在执法检查工作中,将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情况作为重点内容。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明确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链条各环节的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部门间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打通“堵点”,形成要素完整、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联动工作机制。
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固废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动固废综合利用。在顶层设计方面,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我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工业领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向和目标,聚焦钢渣等工业固废,以强化技术革新和深化基地建设等为抓手,着力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2021年12月,我部会同17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在政府责任落实方面,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进行部署,通过专题研究、带队检查等方式,推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各地政府落实法律第7条规定,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法律第13条要求,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落实法律第30条规定,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情况作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报告的重要内容,依法向本级人大或常委会报告。在固体废物处置国家标准方面,我部先后制修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推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固废法的贯彻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固废循环体系建设;落实好现有固体废物处置标准,并加快有关标准修订进程,引导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加大科技支持,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从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条部署了钢铁化工多产业典型固废耦合利用生态链接技术、基于氢冶金的固废源头减量钢铁清洁生产新技术,为推动钢铁行业固废循环利用,加速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部署了钢铁流程关键要素的协同转化和集成应用、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钢铁材料工业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等重点研究内容,促进了钢铁绿色低碳制备工艺和数字化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通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部署了钢铁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全过程控制耦合关键技术、钢铁行业多工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等技术研究,为减少钢铁行业对环境的危害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点专项中统筹考虑部署相关工作,支持钢铁行业的富氢气体还原冶炼、钢铁-化工联产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统筹减排降碳与绿色发展,重点解决我国钢铁行业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为钢铁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三、关于建设示范性工程、循环利用园区和示范区等
一是在重点地区建设示范性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了医废危废处置和固废综合利用等相关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废集中处置中心;以尾矿和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等。二是深化工业资源利用基地建设。“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废,发布2批60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充分发挥地方作用,培育一批区域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固废集聚化规模化利用。三是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我部会同商务部、科技部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要求并指导园区及园区内企业构建以污染物低排放、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全过程清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清洁、绿色、循环、低碳的典型工业共生体系,全力打造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四是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宣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鼓励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在门户网站发布系列先进技术供需对接指南,推动钢渣风淬雾化处理等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先进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总结现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以钢铁渣等固废为重点,开展新基地培育工作,探索基于区域和固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模式,促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关于设立环境修复和资源循环基金等激励政策
在拓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金来源方面,我们开展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建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入,支撑生态保护修复。财政部、我部、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按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外部性强的绿色发展领域,促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EOD项目模式,吸引国家政策性贷款、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社会资本等加大对固废循环利用的融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环境建设。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