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133号建议的答复

2022-09-22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2-09-22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吴清平等9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建议”,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微生物菌剂的核心菌种资源库和菌种名单
  2019年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组建了国家菌种资源库,围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菌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藏及共享利用等工作,并建立了符合资源特点的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资源整合模式。目前,国家菌种资源库收集的菌种资源覆盖农业、医学、工业等九大应用领域。此外,科技部、财政部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建了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组建了国家病毒资源库,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2022年5月,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在生物安全基础设施方面,提出要加快建设生物信息、菌(毒)种保藏等国家战略资源平台。加强对国内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等。
  二、关于构建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体系
  为规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工作,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对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抗药性、致病性、卫生学及生态毒性评价研究,对重要农业微生物的应用环境适应机理等开展研究,逐步建立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菌剂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新型微生物菌剂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焦点议题之一。 我部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谈判的牵头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研究,分析合成生物学研发及应用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为合成生物学议题的谈判履约提供技术支撑。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针对生物安全风险监管,要加强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安全管理,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特殊生物因子等实施追溯管理。严格开展实验活动及临床应用中利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风险评估等。
  三、关于建立微生物菌剂安全性跟踪机制与准入管理制度
  《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对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的后续监管进行了规定,要求进出口经营者应当采取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生产、使用、储藏、运输和处理的环境安全控制措施,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每年定期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或者使用的环境安全管理情况向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优化新食品原料、添加剂、微生物等准入审批,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和审查制度。研究建立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生物产品、生物技术环境准入制度,切实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等。
  四、关于建立完善微生物菌剂的监管政策
  2010年4月,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对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样品的检测和环境安全评价做出了规定。为切实加强出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检疫监管工作,原国家质监总局《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符合性检验规程》及《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取样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了方法规程指导菌剂的进出口工作。对于微生物菌剂应用的环境安全管理,我部实行分类监管和属地化管理,要求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涉及环境相关微生物菌剂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使用过程、场所以及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我部高度赞同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建议”。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指导文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梳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菌种清单,构建环境安全分类分级名录;做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推动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提升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监管水平和生产保障能力;完善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监管和准入政策,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促进我国微生物菌剂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