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宇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由我部会同林草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沙棘耐旱、抗风沙,可用于水土保持,是三北工程常用治沙植物,同时,沙棘果实营养丰富,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天、农牧渔业等许多领域,是典型的优质生物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开展大量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将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纳入各级各类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要求“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有序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地方实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内生动力。二是完善植物园等迁地保护体系。截止目前,建立了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建成22个多树种遗传资源综合保存库、13个单树种遗传资源专项保存库、294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保存树种2000多种,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三是加快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截至2020年底,建设99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保存林木种质资源4.7万份。建设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和2个种质资源库,保存种子种苗1.2万多份。
二、主要经验做法
我国在沙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沙棘种植资源保存方面,早期我国已在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建立了四个沙棘良种繁育基地。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沙棘种质资源整理培育及其资源库建设”已通过现场审定,将于近期开始推进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青海生物科技园中部分从事沙棘产品生产研发的企业已拥有沙棘基地10万亩,通过美国、日本及欧盟有机认证的基地两万多亩,成功开发5个系列26种产品,形成年处理沙棘1万吨的生产能力,销往美国、韩国、欧盟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通过种植沙棘林,开展防沙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2020年科右中旗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部高度赞同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指导文件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沙棘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开展关于沙棘产业发展、沙棘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等相关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支持和参与沙棘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工作。
二是配合开展“沙棘资源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深入挖掘沙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模式,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开展沙棘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完成《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
三是积极探索沙棘碳汇林建设。落实好《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中关于种植沙棘、合理利用沙棘资源相关工作。合理规划碳汇林建设,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延伸沙棘碳汇林的产业链。加快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积极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林业碳汇等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充分发挥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