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海洋甲烷监测的建议”,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甲烷作为关键的温室气体,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管控对象。您的建议对于系统全面掌握我国海洋甲烷分布特征,推动甲烷的计量与减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关于甲烷监测技术研发
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组织研制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取样和在线分析设备。自然资源部组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初步建立了沉积物、水体和大气中甲烷现场观测和室内模拟等综合技术体系,涵盖了滨海湿地碳循环和生态修复、近海甲烷浅层气监测和防控、深海甲烷水合物勘察和开发环境影响监测领域等,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舟山海洋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2022年度开放基金中设置了超低含量甲烷快速监测技术研发、甲烷溢出通量算法开发等海洋甲烷监测研究方向。我部推动《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测定 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等标准在海洋甲烷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推动全球大气甲烷遥感监测技术研发。以上工作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甲烷监测技术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科技部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任务等部署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前瞻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已研发装备的自主可控和产品化。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对海洋甲烷监测技术予以支持,推动构建系统完善的甲烷监测网络。我部将推动开展全球―区域―点源等多尺度甲烷浓度及排放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二、关于构建星―空―地―海甲烷监测体系
我部组织中国石化等社会监测力量通过手工、卫星遥感、走航、无人机等开展油气田等生产场所甲烷排放情况监测;2021年印发实施《碳试点监测评估工作方案》,选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试点城市开展甲烷温室气体监测;2022年印发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将强化甲烷监测能力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海洋试点城市的甲烷温室气体监测。
下一步,我部将落实落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碳试点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相关工作部署,推动全球甲烷遥感监测现有资源统筹和新卫星研制发射,推动海洋试点城市海岸带甲烷通量监测工作,组织海上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甲烷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星―空―地―海甲烷监测体系,推进甲烷排放实测结果信息化应用,提高一体化监测水平。
三、关于海洋甲烷清单计量与减排
目前,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通用方法学指南,涵盖了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个领域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情况。我部持续加强甲烷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在煤炭、油气、废弃物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甲烷排放源监测,为海洋甲烷清单编制和减排提供了工作基础。
下一步,我部将研究海洋甲烷清单编制的可行性,持续开展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国内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以及国际履约提供有力支撑;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国家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国情的甲烷管控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甲烷排放监测及核算技术标准;支持石油天然气开采、废弃物等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支持地方和企业积极创新甲烷减排路径,统筹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工作。
四、关于海洋甲烷监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自然资源部推进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甲烷监测和研究工作,于2020年1月批复成立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后者于2021年10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我部在《“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提出增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一总多专”技术优势,提标升级国家大气背景站温室气体监测功能,建立多尺度碳同化反演系统,研究碳源汇评估,在重点区域探索开展温室气体“海—气”交换通量监测。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支持建设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我部将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有关任务部署,进一步推动海洋甲烷监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