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351号建议的答复

2022-09-14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2-09-14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谭旭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国四排放车辆退出加速实现碳达峰的建议”由我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办理。经研究,答复如下:
  诚如代表所言,当前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20 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93.0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69.7万吨、190.2万吨、626.3万吨、6.8万吨。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55.5%和67.6%。解决移动源特别是高排放老旧车辆污染问题对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人民群众环境幸福感的关键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大气〔2018〕179号),统筹“车、油、路、企”,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关于你们提出的相关建议,针对高排放老旧车辆治理,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老旧车辆淘汰。为落实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要求,2020年,我部配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区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通过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措施,加快推动老旧车辆淘汰工作,为国六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替代腾出置换空间。截止2021年底,累计淘汰柴油货车110余万辆,完成既定任务目标。
  二是指导地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商务部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汽车促消费典型经验做法》等文件,指导20多个省市出台实施汽车促消费政策,浙江、河北、上海、重庆等地对消费者淘汰旧车购买新车给予2000元至22000元不等的补助,调动车主提前报废更新的积极性。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制度改革。推动完成《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修订工作,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放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总量控制,放开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放开报废机动车收购价格参照废旧金属市场价格计价,促进形成老旧机动车报废更新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在用车环保监管。2020年6月,我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环大气〔2020〕31号),依法对在用汽车排放进行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和维护修理,落实主体责任,实现汽车排放检验、排放性能维护和违法处罚闭环管理。2021年12月,我部发布《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HJ 1237—2021)和《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规范》(HJ 1238—2021)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进一步规范相关技术要求,提升排放检验质量。目前,全国12000多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全部联网,全国3亿辆汽车排放定期检查数据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同时,创新大数据非现场执法手段,全国建成不停车自动排放监测点位约3000个,基本消灭“黑烟车”。
  四是积极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从2017年起,我部连续5年联合多部委印发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持续将各地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推广数量纳入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任务,并在重污染天气分级管控和钢铁超低排放等政策中提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要求。目前,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经从2015年不足20%提升到70%左右。深圳、珠海等地基本实现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太原、广州等地全面实现新能源出租车运营。北京、杭州等地率先推广新能源环卫车。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为新能源轻型物流车设置优先通行权。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号)的相关要求,与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一同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基本淘汰,积极研究未来淘汰政策和要求,持续加强在用车监管,优化车队管理,加大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动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1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