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微塑料作为农田土壤中的新兴污染物,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您提出的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等建议,对加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农膜等白色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建设,从源头防治微塑料污染。2020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并联合10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构建覆盖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强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强化对各地工作指导,严禁非标地膜出厂、入市、下田;以西北地区为重点建设100个农膜回收重点县,开展标准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累计扶持建设回收网点3000余个、回收加工企业400余家,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回收网络体系,有效提高了回收利用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地膜,持续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机制;修改完善并发布《塑料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持续开展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环境整治。
二、关于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可降解地膜产品研发推广
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重视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推广应用。在“十三五”资源领域、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分别针对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全生物降解材料研发部署相关任务。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安排“城镇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及示范”“基于构效关系的废杂塑料包装物绿色循环与高质利用技术及示范”等项目,开展城镇和农村废塑料安全处置及利用技术研究;通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安排“新型生物基橡胶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加强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研究。农业农村部鼓励农膜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2020年继续通过部门预算支持全生物降解地膜筛选评价,不断完善降解地膜评价认证和降解产物检测评估体系,加强降解地膜产品操作性、功能性、可控性等的农田适宜性评价,协同推动降低产品成本,在马铃薯、烟草等适宜作物上积极开展示范推广。
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通过“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进一步加强废塑料回收利用和生物可降解塑料技术研究,农业农村部将加强全生物降解地膜评价应用,为微塑料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三、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加强宣传教育尤为必要。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共举办10多期全国培训班,组织编印土壤污染防治法配套法规政策汇编,向有关人员发放,利用新媒体和短视频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累计阅读量达到560多万,联合中宣部制作播放“沃土如金”等专题片,宣传和展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增强公众土壤环境保护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社会公众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土壤日等,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意识,共同保护好土壤生态环境。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