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549号(资源环境类174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1-08-17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1-08-17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钟茂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从消费侧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责任和碳排放权配置机制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通过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转型“倒逼”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全国碳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建筑以及引导低碳消费等方面都开展了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其中包括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导各地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切实压实各方责任,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逐步构建“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大决心和举措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国家将持续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基础上,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并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三是积极推动绿色建筑有关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绿色生活创建要求,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共同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明确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指导各地开展创建工作。二是修订发布2019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创新重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高品质绿色建筑。三是印发《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审查、公示和监督管理制度,保障标识项目质量。四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明确适应县城建设特点的绿色低碳建设有关要求,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落实措施,明确适用范围,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四是探索设立居民低碳生活普惠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逐渐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碳普惠是动员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碳减排的创新实践。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碳普惠的试点和创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广东省提出碳普惠制,在广州等6个城市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对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通过商业激励、政策激励、交易激励以及公益行动等方式进行鼓励,在碳普惠与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居民节水节电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有益的探索。在北京、广东等试点碳市场中已探索将碳普惠制实现的减排量纳入到碳交易体系。
  结合您的有关建议,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共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消费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绿色建筑并逐步降低住宅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稳定增加新能源车消费,支持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引导建立低碳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1年8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