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就涉及我部职能部分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说,土地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空间规划等重要工作的关键资源要素。摸清我国土地质量“底数”,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治理水土污染问题的必要条件。您提出的加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有关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农用地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初步建成包含79941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包括背景点、基础点和风险监控点三种类型,基本实现所有土壤类型、县域和主要农产品产地全覆盖。
我部联合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组织完成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首次实现土壤污染状况“由点及面”转变,基本摸清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19年6月,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圆满完成,有关成果报告已报国务院同意。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我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初步划分并反馈给各省(区、市),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各省(区、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下一步工作任务要求。各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部将依法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等相关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
二、关于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分批实施了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并成立专家组加强对各省的调研指导,梳理出一批典型案例,编制完成技术手册,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从“十一五”期间研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后启动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分别聚焦我国农业面源及重金属污染农田、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和适用技术等进行科技攻关。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促进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技术进步。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