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提倡使用国产检测仪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由我部会同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您详细分析了外资企业占领我国市场的风险,提出加快实施国产替代、树立中国标准的权威和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等建议,对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和提高监测仪器国产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我部高度重视监测仪器国产化工作,近年来,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带动监测装备制造业和监测技术服务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关于加快实施国产替代
国家积极支持监测仪器国产化,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7月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6月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加快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环境监测装备国产化水平”。
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须提交进口论证材料,召开由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参加的论证会,按程序向财政部门提交进口采购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采购,未经批准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未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规定允许进口产品参加的,视为拒绝进口产品参加投标。
二、关于树立中国标准的权威
我部充分发挥监测仪器标准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引领作用,同时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推动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选用国产监测仪器。截止目前,已发布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类行业标准49项、团体标准1项。依据环境监测仪器标准,开展了主要监测仪器的适用性检测工作,相关产品的环境保护产品认证(CCEP)工作均已开展。行业标准和国内认证已被越来越多的招标单位采用。
近10年来,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已在国产化替代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获得CCEP认证的企业数量和进入《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的产品类型来看,均以国内企业和产品为主。水质在线监测仪器的国产化程度稳步提升,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远远高于国外产品。环境空气监测系统国产化占比相对较低,大部分检测设备核心元器件(如光电倍增管等)的生产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公司中,并未达到完全的国产化。
三、关于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科技部一直重视科学仪器创新发展,通过863计划、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持续支持包括监测类科研仪器在内的高端通用仪器研发,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升公共财政投入形成的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科技项目主要参与组织部门,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高通量有机物主元素精密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和“动态多谱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项目,成功研制出高通量有机物主元素精密分析仪和动态多谱分析仪等一批先进国产仪器设备,并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进一步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继续推动监测仪器国产化替代。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鼓励优先采购通过适用性检测和CCEP认证的国产仪器。二是,继续组织开展重点领域的环境监测仪器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对于自主研发的、创新性较强的监测仪器及核心部件先行制定团体标准,供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参考应用,促进国产仪器的实践检验和推广应用。三是,将监测仪器装备研发纳入攻关项目范畴,增加科研立项和经费支持,开展仪器装备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国产化的技术瓶颈,努力改变在检测元器件等基础材料、基础产品方面依赖进口的局面。四是,加大生态环境领域计量标准建设,围绕环境监测仪器产业需求,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装备研制,加快制定生态环境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撑。五是,加强对监测仪器质量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国产仪器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0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