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深委员:
您提出“关于加强环保监测信息化的提案”,由我部会同财政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国家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全国环保监测智能化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财政部不断加大投入支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2015年至2017年,通过部门预算先后安排约22亿元,支持建成基本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2018年至2020年,财政部将继续通过部门预算安排资金(其中2018年安排12.5亿元),支持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支持采、测分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监测自动化建设,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
在地表水监测方面,自2001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建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逐步实现自动化。2017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顺利完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同步启动国家水质自动监测应用系统建设。自2019年起,所有国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实现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委托的第三方公司运维。计划于2020年全部实现地表水国考断面自动监测。
在环境空气监测方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包含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43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目前已经全部实现自动监测。自2015年开始,新标准中6个基本项目全部实现小时监测。2018年底,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750个地方空气自动站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平台已实现联网。
在污染源监测方面,2013年开始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制度的建设和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发布工作,全国近1万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国家联网。
二、关于加强环保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在大数据建设方面,我部编制《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加强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开发应用,重点围绕环境形势分析、综合研判、风险防范,持续增强大数据科学决策支撑能力。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合力推进“一个库”建设,成立由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成的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建设协同推进工作组。编制完成“一个库”建设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3项技术规范,基于已有环评、排污许可、环境执法等业务数据库,初步构建了固定源统一数据库,开发了统一编码系统及数据管理平台,为实现固定源“统一编码、统一分拣、一源一数”,建成“一套数”奠定了基础。
在监测数据挖掘与应用方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不断加强数据挖掘和利用,基于不断优化调整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多源监测数据,每年编制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城市空气质量月报、地表水水质月报、近岸海域水质期报、海洋浴场监测周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等各类环境质量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为加强监测数据深度分析,2018年以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月开展环境质量综合会商,组织各监测业务部门对要素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源监测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准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支撑管理需求的发力点和结合点,切实推动监测数据高质量应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大局。
三、关于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与监督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部印发《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2019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加强网信工作统一集中,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全方位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总体满足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服务期望。我部建设的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基本覆盖生态环境全业务领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提升数据交换共享能力,围绕蓝天保卫战、重污染天气应急、环境监管执法等业务应用。
在企业自行监测数据接入方面,2017年,建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公开企事业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执法信息。2018年,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数据联网进一步推进,共接入23000家企业自行监测信息。
在信息公开与共享方面,我部高度重视监测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共享了自动站实时监测数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结果、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城市空气质量月报、地表水水质月报、海洋浴场监测周报等各类环境质量报告书、要情、专题报告、监测数据、标准规范等形式多样的环境监测信息产品,逐步形成了环境质量报告书、政府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平面媒体等多元化的数据共享渠道。除生态环境系统以外,我部与气象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腾讯公司、新华网、墨迹风云公司等进行了多方位的监测信息共享和合作,最大程度发挥监测数据作用。
四、关于细化绘制环保信息化云图
在内部应用方面,我部精心绘制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在一张底图基础上,完成各生态环境专题图建设,包括大气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7+4”攻坚战专题、专项行动专题等,具备数据查询、可视化展示、空间服务等功能。目前“一张图”已在环保专网电子政务综合平台集成运行。
对外服务方面,我部政府网站上设有数据中心专题,对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使公众对生态环境数据一目了然。城市空气质量:发布了全国各城市空气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状况趋势、空气质量统计分析、空气质量日同比变化、AQI指数分布、空气质量排名变化、空气质量城市对比等分析。水环境质量:发布了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包括断面质量状况变化、统计分析、水质同比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断面水质对比等分析。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推动监测自动化建设,加强监测数据挖掘应用,推进监测信息共享,逐步建成与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19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