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等1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粤港澳三地共同治理大湾区海洋污染的提案”由我部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和港澳办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粤港澳三地以海相连、依海而兴,海洋是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基础,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也是实现粤港澳三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你们的建议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协同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建立粤港澳三地政府协调机构,研究解决大湾区海洋环境污染重大问题
多年来,粤港澳三地在环境保护方面强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在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框架下,设立了粤港海洋资源护理、大鹏湾及后海湾(深圳湾)区域环境管理、粤港海洋环境管理等7个专题小组,加强粤港共同关注事项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了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日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关注海洋、认识海洋、关爱海洋的良好社会氛围。广东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香港、澳门环境保护部门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议稿),将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创新完善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粤港澳三地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同,推动三地共同研究、协商、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境污染重大问题,努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关于加大对海洋污染防治力度
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珠江口为重点区域,推动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珠江口列为重点整治的河口海湾,并将珠江流域纳入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之中。广东省成立了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明确全面排查梳理82条入海河流,对未达标的入海河流实施达标整治,并对省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和练江治理工作进行带头督办,带动全省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中央财政资金也大力支持水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汕头、惠州、东莞、揭阳等地市获得2.31亿元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珠江口海域为重点,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进一步强化入海河流治理,加大入海排污口监管力度,降低污染物入海量,努力改善湾区环境质量。同时,通过国家、地方、社会多方共同努力,积极拓宽投入渠道,着重强化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动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治理。
三、关于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的环保院所,牵头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污染现状进行调研、编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多、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决定了大湾区污染治理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对技术支撑单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粤港澳区域涉海科研及技术支撑能力较强,中科院系统有关机构、各部委所属机构、涉海高等院校等众多科研院所在该区域布局,海洋科研能力突出。此外,生态环境部所属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提供了较强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比如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编制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环境策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领域与具体对策。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协调国家层面科研院所,调动各方优势力量,形成科研及技术支撑合力,积极指导、支持大湾区生态环境顶层设计工作,实现科学规划,促进大湾区的绿色发展。同时,借鉴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模式,向大湾区各城市派驻专家,提供智力支撑,推进大湾区水体及海洋污染治理工作。
四、关于选择中山南朗流域等黑臭水体进行治理试点
国家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19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将选拔支持一批治理任务重、基础工作扎实的城市,由中央财政对入围城市给予定额补助,资金分年拨付。入围城市按要求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总体和年度绩效目标,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及地方资金重点用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海绵体系建设以及水质监测能力提升等黑臭水体治理重点任务和环节。
在地方层面,广东省组织制定了《中山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系统推进黑臭水体全流域治理。其中,南朗流域、火炬开发区小隐涌流域治理项目已完成立项,将开展截污、清淤、河面清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生态修复等工程综合治理,预计总投资约5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大湾区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情况,以陆海统筹为原则,研究探索海洋治理国家示范项目的可行性,为蓝色国土的绿色发展提供“新标杆”和“试验田”, 积极探索并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19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