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210号建议的答复
郅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建议”,由我部会同财政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我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注重以示范创建为工作平台和抓手,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鼓励和推动各地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路径和形态;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更多“两山”实践样本,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7、2018年,我部先后命名了两批共9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2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东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设体系,在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拓展深化“两山”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部大力支持下,洛阳市栾川县获得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及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信阳市新县获得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为我国中部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模式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我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进行了修订,编制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并将于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工作。我部将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继续指导和支持河南省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特别是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强专题调研,及时总结并凝练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转化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扩大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建议河南省有关市县按照管理规程,严格对照申报条件、建设指标,认真做好创建准备工作。
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高度重视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中央财政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的生态权重,并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相关地区予以直接补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中央财政下达河南省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984.88万元,较2017年增加8.83%,资金量居全国首位;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3.09亿元,较2017年增加17.75%。二是通过环保专项资金予以支持。2018年安排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约35.34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约4.43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约0.92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约2.52亿元,资金采取切块方式下达,由省财政统筹使用。此外,2018年财政部等三部门经过公开遴选程序,将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并先行下达基础奖补资金10亿元。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对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予以支持。我部将指导和督促河南等省份加强环保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19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