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726号建议的答复

2018-08-22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18-08-22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温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教育法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全国人大法工委和教育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环境教育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公众有序参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环境教育法制化是规范环境教育进程、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重要保证,对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我部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开展相关工作。
  一、积极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
  我部高度重视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教育立法工作,推动将环境宣传教育纳入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推进国家和地方环境教育立法工作,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环境教育法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环境教育立法实践》《环境教育立法调研论证》等研究,对国内外环境教育立法情况、基本进展及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同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环境教育立法专题调研,围绕环境教育立法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指导、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分别于2011和2012年相继出台省级环境教育条例。相关研究及地方立法实践为环境教育立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4月,我部在提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生态环境领域立法项目建议时,将环境教育立法列入其中。
  二、积极推进环境教育工作
  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我部和教育部认真做好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一是启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活动倡导公众包括在校师生树立生态文明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二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宣传,努力提升公众包括青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契机,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编写出版《小学生环境教育知识读本》《中小学环境教育案例》等读物,普及生态环保科学知识、推广环境教育优秀案例。三是开展中小学教师生态环境保护培训工作。2016年启动中小学教师生态环境保护培训项目,同时建成“我的绿色大学”环境教育在线学习平台。
  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各地各校普遍开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形成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会同司法部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中小学生了解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法治教育内容。二是加强生态文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设置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本科专业点共825个;组织开发了《生态学》《生态文明》《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概论》等4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三是鼓励高校联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联盟。通过紧密合作,资源共享,高校联盟共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讨论,共同推进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立法建议及草案,围绕环境教育立法深入开展研究论证相关工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教育立法进程。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18年8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