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部属单位,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各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筹备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论述,积极营造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社会氛围,按照《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国科发才〔2025〕38号)、《“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环办科财〔2021〕23号)有关要求,我部将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六五环境日期间,组织开展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生态环境科技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5月20日至6月10日。
二、活动主题
以“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为主题,在生态环境科技周期间集中开展一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科普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挖掘展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调动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事业,营造支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活动安排
(一)全国性重点示范活动
1.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主场开放活动。2025年5月中下旬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主场活动,期间举办科普讲座、科技成果展览、科普实物展、科普视频展播、实验室参观、青山书角、互动游戏等活动,展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发展与应用成效,吸引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科技互动交流,促进形成全社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氛围。
2.“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活动。以“美丽中国·科技护航”为主题,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活动,鼓励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普讲解创作,传播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和突破性进展,激励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优秀科普作品征集。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及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提升生态环境科普作品创新能力,多渠道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展示生态环境科技成就,大力推动科技资源科普转化。
4.“大学生在行动”科技志愿活动。以“美丽中国 ‘碳’索青春”为主题,组织开展“大学生在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全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二)科技资源科普化活动
5.科研机构和环保设施向社会开放。各级生态环境实验室、监测站、观测站、科技装置、环保处理设施等积极向社会开放参观,举办专家讲座、科学实验演示、科研成果展览与推广转化等各类群众性科技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体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科技成就,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公众,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6.“美丽中国 科普大讲堂”活动。以线上会议+直播形式,举办“美丽中国 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普及、政策解读、实践创新与技术转化,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与行动自觉,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科普活动品牌IP。
7.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作品提名。面向全社会提名202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作品,大力推动科技资源科普转化,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推动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三)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科普活动
8.生态环境科普援藏活动。面向西藏自治区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开展“科技之花,雪域绽放”“高原‘无废’行,共筑生态梦”主题科普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课堂、演讲比赛、手工制作、主题展览等活动,增强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及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藏族传统文化融合。
9.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联合行动。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围绕社会关注的生物多样性、双碳、新污染物等主题组织开展活动,通过体验和观察自然生态与环境科技,建立公众与自然的情感联系,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鼓励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
10.各地方生态环境科普惠民活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主题,加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践行生态环境领域大科普理念,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特色科普活动。
(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
11.“大手拉小手”生态环境科普联合行动。聚焦生物多样性、新污染物、垃圾分类等生态环境热点话题,组织生态环境领域科学家走进校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2.“小小创变家”科普活动。围绕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走进中小学校园和校外科普场馆,开展主题展示、科普课堂、社会实践等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青少年成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创变者”。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地方、各单位要在科技周组织实施中突出宣传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开展好本地区、本单位的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和六五环境日活动,做到统筹部署、联合协作、资源集成、各具特色。
(二)创新活动组织。各地方、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紧扣活动主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动员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立足需求,讲求实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和丰富多彩。
(三)做好总结反馈。各地方、各单位要认真筹划各项活动,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和反馈工作。各单位于2025年6月12日前在线填报《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开展情况统计表》(网址:https://www.wjx.cn/vm/eHG5kyL.aspx#),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于2025年6月20日前在线填报《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开展情况汇总表》,并提交2025年科技周活动总结(网址:https://www.wjx.cn/vm/tZCySfa.aspx#)。
五、联系方式
(一)科财司 张馨露、马强
电话:(010)65645375
(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关雎、吴蕾
电话:(010)62210711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5年5月12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科技部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