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栏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 工作进展

党建领航 普查结硕果

发布日期:2020-06-28打印字号:【

  2017年开始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背景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意义非常重大。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扬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职责使命,在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上做出了新成绩。现将普查办党支部有关工作经验印发各部门各单位,供学习交流。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焦非 摄)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定期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普查成果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立15个部门参与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部,集中3年时间组织开展此次污染源普查。经国务院批准,2020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为科学编制“十四五”各项规划创造条件。

  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务院《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生态环境部党组高度重视,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在成立普查办的同时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普查工作深度融合,确保政治过硬、方向不偏,推进普查工作全国“一盘棋”。普查办党支部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杜绝“临时机构”的临时思想,针对工作人员从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分批选调组成,90%的人员没有参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结构优的特点,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绝对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政治品格。全体党员干部围绕污染源普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环境管理需求、防范环境风险管控”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采取“四结合”方法,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思考与基层调研相结合、理论研讨与辅导讲座相结合、工作成果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学习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和统计调查专业知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生态环境保护新部署新要求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从严治党,夯实主体责任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技术性、时间性、科学性、周密性和协调性都很强。为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使命,在生态环境部党组领导下,普查办党支部牢固树立整体系统的全局观念,围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发挥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普查办《工作规则》和《党支部工作规则》,规范“三重一大”事项范围、标准、程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签订工作,履行“两个责任”,年度工作考核专题向部领导报告责任书履行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违纪案例为镜子,深刻吸取教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警钟长鸣、严管厚爱,绷紧廉政安全弦。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每名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四同步”,即思想教育与工作要求同步、规则制定与风险评估同步、纪律约束与自查自纠同步、廉政约谈与随机提醒同步。紧盯重要节点,层层传导压力,把好“廉洁关”,狠抓专题调研、工作指导、质量核查等关键环节,组织行前纪律培训,明确作风建设要求。细化梳理预算编制、项目执行、资金外拨等党风廉政风险点,制定《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费支持项目验收管理办法》,集中开展年度普查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在办公地点远离领导机关视线,会议多、出差多、调研多等情况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三个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工作要求与机关标准一个样、自我监督与组织管理一个样,确保思想不掉线,工作不断线,安全有底线。

  凝心聚力,砥砺铁军精神

  污染源普查覆盖生态环境领域各个要素,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普查办党支部深刻认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借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将国务院《通知》具体化为路线图、施工图,开门做普查,打造精品工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宏观顶层设计,开展方案制定和综合协调,一手抓微观推动落实,建立科学普查体系,强化技术培训和调研督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大数据共享应用,建立全国环保云联网直报系统,创新普查方法,调查掌握“污染源在哪里,排什么,如何排和排多少”四个关键问题,全面摸清环境底数。同时,注重在三年普查工作中建设普查工作队伍,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锻炼储备专业技术人才,考察推荐党员干部。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肩负起“治污先治本、治本先清源”的初心使命,秉承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为民情怀、事业情怀,把“严、真、细、实、快”作风贯穿工作始终,以主人翁姿态全身心地投入普查工作,在前期准备、清查建库、普查试点、入户调查、数据质量审核、产排污核算、汇总分析、总结验收、成果发布等关键阶段,与全国各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一起,学习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周青苔、陈志威等同志先进事迹,践行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性,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培育工匠型人才,完成60张普查报表和1796个技术指标的设计、填报、审核、汇总,科学比对审核350多万家污染源数据信息10多亿条,获得“真实、准确、全面”的普查数据,建立全国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完善涵盖工业源41个行业大类等各类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全国污染源电子信息地图,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数据支撑。普查结果集中反映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深化优化的新成效,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来源:党建工作简报2020年第11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