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缓缓洒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普查办的办公室里。总是习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的普查员沈坤走到窗边,披着阳光伸个懒腰,享受着短暂的悠闲时刻——这是她一天中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光。
收拾检查好自己的装备,沈坤坐上了普查办的车辆,在前往企业的路上,她还在时刻关注着国家普查办的消息,“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和省厅的通知,发现有更新就要及时吸收消化,跟紧普查的步伐,万一遗漏了哪一项,后期可能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填补。”沈坤总是这样跟同事说。
“您好,我是福州市普查办的普查员,这是我的普查证......”到达企业后,沈坤像平时一样,开始她的现场普查工作。询问企业负责人、采集信息、查看生产车间,每一个环节,沈坤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尤其是采集信息时,她会认真记录下每个指标数据,在查看车间时,她会拿出PAD设备拍下重要的排污口信息,接着进行数据的现场比对,她对于每一个数值的把握有着异常的执着,一个数据都要确认两三次方肯安心。遇到个别企业不愿意配合的,沈坤会态度亲和地劝说企业,告诉他们普查的重要性。遇到技术问题时,她会现场与技术组连线沟通,现场无法解决的,她会清楚地把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
福州,被称为新四大火炉的城市,近十年来夏季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6天,昼间平均温度38度,地面温度更是达到了可怕的50度。人们一般不会在夏日的午后出门,因为那是一天中炎热的巅峰时期。但对于身为普查铁军的沈坤来说,这正是她需要出击的时刻。入河排污口,这些重要的污染源,分布在连绵不绝的河面上。为了校验入河排污口定位的真实性,普查员都会沿着河岸走一遍,校对排污口的信息与位置,俗称“走河”。一部PAD,一瓶防晒霜,一顶帽子——这就是沈坤的“走河”装备,几公里的河流,只能徒步走,这是一场责任心与意志力的竞赛。沿着河岸前进,核对好每一个排污口的位置,拍照做好记录,沈坤一个下午都在重复着这一工作。帽子与防晒霜在这样的烈日之下,只是杯水车薪,结束时,沈坤的皮肤已经通红,嘴唇也有一些干燥,“没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早就习惯啦。”
结束一天的现场工作时,已经是夕阳落山的时刻了,但这还不是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沈坤需要回到办公室进行普查数据的核实工作,她要把当天的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对比后,才算是这一天工作的结束。“开始的时候会感觉不习惯吧,毕竟起初觉得这项任务没有什么难度,深入后才发现并不容易,但只要你有责任心,够认真,其实也没那么难。”
加班对于每个普查工作者来说,是都体验过的事。对于沈坤来说,她的加班,经常会遇到通宵的情况。问到她最难忘的加班是哪一次,她毫不犹豫地说出是在2018年的夏天。那时,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通宵对于这个夏天的球迷来说是常态。与球迷通宵不同,对于沈坤来说,那个夏天的通宵是伴随着加班的,“清查数据要不断地进行核对,必须保证按时按点完成任务。加班结束的时候还是挺累的,但是回家的时候,还能听到球迷的欢呼,就感觉不只是我一个人在通宵,也挺好的。一回家,看到我老公在看球,C罗正好进球了,印象可深刻了。”
据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在已经进入了产排污核算环节,全国各地都已悉数将完整的数据录入普查专网进行核算。打开污染源普查专网,输入账号,打开审核功能进行核算。“核算结果是整个污染源普查的最终成果,关系到整个普查数据库的定库,一定要认真检验污染物核算的真实性。”沈坤对于每一条核算数据都进行反复的对比,遇到核算结果有疑惑的,她会及时记录下来,与同事进行讨论或者与企业进行交流,核实企业是否有哪些指标有出入。
“今天上午前需要收集各区县的调度情况。”这样一条信息,沈坤通常都会发三次,“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怕只发一遍他们可能会漏掉这条信息。”作为市级普查办,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级有任何相关通知都需要第一时间传达到各个区县普查办。有时候要解答各个区县填报中的疑问,市级无法解决的,沈坤都会打包好向上级报告,并且跟踪每个问题的解决情况,做到每个问题都解决完毕。
刚刚毕业不久的沈坤,她工作时的成熟与稳重,让人忘记了她俨然还是个90后的小姑娘。今年,沈坤请假登记领证,知道上午有会,同为环保工作者的爱人也很支持,登记完后就立马赶回来开会,学习普查的最新要求。同事们都十分欣赏她的这番举动,称她是普查“铁娘子”。
在午休的时候,沈坤偶尔也会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有时也会觉得普查有些艰辛,但是转眼看着这片湛蓝的天空,绿荫丛丛,就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福州市,还有成千上万个像沈坤这样的普查员,他们顶着烈日、无谓寒冬,奋斗在普查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记录下每个普查的点与面,播撒在整片闽越土地上,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践行着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来源:福州市普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