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黄石市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共选聘普查指导员178名,普查员456名。这些基层普查人奋战在一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现了黄石普查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面貌。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在普查工作中的故事吧!
大冶市冯加清
他拎着一只保温壶,戴着一顶草帽,行走在各个企业环保设施前,或查看设备使用情况,或查看在线监控显示数据、或指导企业根据行业环保设施标准进行整改,或为企业责任人耐心宣讲环保法律法规……不知道的人以为保温壶装的是开水,实际上,保温壶里装的是一早熬好的中药,是他一天服用的药量。他是谁呢?他就是身患乙状结肠癌,但一直坚守在环保工作一线的大冶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直属大队书记冯加清。
48岁的冯加清是环保多面手,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从事过环境监理、环境行政执法、信访维稳、普法宣传、环境监察执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党务党建等工作,查处环境行政违法案件1000多件,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被评为大冶市生态环境局先进个人,并多次获得各类专项表彰。
大冶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事环保工作压力更为沉重,冯加清积劳成疾,2015年5月被检查出乙状结肠癌,手术后又接受了12期化疗治疗。治疗期间,冯加清仍坚持主持环境监察大队的全面工作。
2017年,大冶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作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骨干先锋,冯加清深知接下来的三年意味着什么,他毅然拖着病弱之躯,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刮风下雨坚守一线,随时奔赴现场,做好现场核查,同时负责文件文稿编印、会务安排等一系列工作,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大冶市普查办副主任的职责,扛起千斤重任。
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挑战,冯加清坚守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护环保法律法规的正义与公平不懈奋斗,为守护绿水青山无私奉献。
大冶市綦威
因为热爱,綦威走上环保之路。无论是在学校求学还是进入社会工作,綦威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2018年,綦威所在的黄石市绿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大冶市污染源普查的第三方机构。从那时起,綦威加入到了普查工作,担任普查技术员。
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大冶市列入普查的企业共有千余家。入户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从未从事过这项工作的綦威感到颇有压力。綦威主要负责大冶市罗桥工业园,为此,在开始工作前,他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得益于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规划、环境污染调查等工作,綦威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也为他在普查工作中承担技术指导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聊起第三方机构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说,第三方机构就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位服务者。綦威自己亦如是。
“去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綦威说。他和团队其他同事积极与企业对接,做好沟通和服务,力求数据真实、有效、准确。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后,綦威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他顾不上,始终坚持在岗位上。2018年年底,正是普查数据入专网最重要的阶段,连续奋战之后,綦威的“胃”却“罢工”了,无奈住院治疗,醒来后仍不忘询问一旁的爱人,工作群里又有什么新动向,生怕耽误了工作。谈起这些,綦威总会笑笑说:“没有什么,该我做的一定要做好。”
目前,普查工作进入数据核算阶段,綦威依然一丝不苟地计算、核对、填报数据。
阳新县刘美婧
刘美婧个头虽小,但是干起工作来,不亚于男儿,干一件成一件,从不言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跟她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敢拼肯干,柔弱的背影后面有一个坚强的心。
刘美婧是阳新县生态环境局污防科的负责人。阳新县生态环境局污防科要负责水、气、土、固体废物、辐射、排污许可证、总量减排、环境统计等,作为污防科的负责人,她身上的担子不轻。
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刘美婧毫无怨言、义无反顾地接下了污染源普查这项繁重而又重要的任务。自此,在保证污防科日常业务正常进行的同时,为了搞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刘美婧开启“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去年5月,清查工作开始的时候,阳新县还没引入第三方,县普查办也仅刘美婧一人。这样的情况下要启动阳新的清查工作,简直天方夜谭,但她主动对接各个镇(区)。清查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是五点起床,亲自带领乡镇普查员走乡入企,开展清查入户工作。那段日子,刘美婧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几乎每天都是八九点回单位,然后再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对后一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后才回家,到家基本就是深夜十一二点。每晚回家和清晨出门看到爱人和女儿熟睡的样子,刘美婧也感觉很愧疚。刘美婧爱人告诉她,家庭的琐事他可以帮忙分担,但是孩子需要妈妈陪伴,另外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这种工作模式。可是她总是对爱人说:“我们再坚持坚持,普查办公室成立了,专人落实了,担子就会轻些的。”
自2005年加入环保队伍以来,刘美婧一直都是保持着这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她对身边的同事说:“也许你们都会说我傻,但是我热爱环保事业,我愿意一直奋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线,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
黄石港区程强
程强是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一名老师,去年在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成为了黄石港区普查办的普查指导员。
去年以来,程强为保证数据质量,勤勉工作、夜以继日。他几乎跑遍了黄石港区的一百多家企业。“数据质量就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程强总是这样要求自己。
回顾普查工作,程强感触很多。他说,自己从教多年,环保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确掌握了不少,但是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确实少了。这一次通过普查工作,真真正正地深入企业,对很多新的生产工艺有了更多的研究,自己收获很大。“工作强度大点都值了。”程强说。
除此之外,程强还带着他的学生参与了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程强介绍,这一批学生能有机会参加普查工作,是非常幸运的,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在程强的带领下,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进步都很大,将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学到了扎实的经验。
程强表示,此次普查工作虽然已进入收尾阶段,但只要没有最终结束,他还将和他的团队一起努力到最后一刻。
西塞山区徐程
“我们的污染源普查员每天每个人要负责几十家企业,工作量很大。普查员们都比较年轻,没有经验,常常遭到企业的质疑,态度冷淡,不配合普查工作,但他们都是耐心交流,以完成普查工作为首要任务。”在西塞山区从事普查工作的徐程说。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觉得始终要做好“守门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
毕业于长江大学的徐程是浠水人。这次分配到西塞山区开展普查工作,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让环境变得更优美,尤其是能为与老家紧密相连的黄石出一份力,他感到责无旁贷。
从入户调查到数据审核,徐程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前期,徐程积极与企业沟通,仔细研究台账,弄清生产原辅材料和生产时间,确保来自企业的一手数据源准确。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徐程反复到企业求证。“有一个企业,我跑了十几次。”徐程笑着说。他也感激这家企业,对方并没有因此“怪”他,而是全程配合。
调查结束后,徐程和团队同事们又面临录入工作任务,大家无怨无悔,主动放弃休息日,一起加班加点,最终按时、按要求完成了这项工作。
如今,徐程又投入到数据核算工作,每天与海量的、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忙的时候,眼睛都看花了。”徐程说。尽管如此,他还是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地做好普查工作。
铁山区黄琴
2018年,因铁山区普查办人员调整,黄琴接到了普查工作任务,她主动担当,迎难而上。面对枯燥的表格和巨大的工作量,她始终不骄不躁、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为污染源普查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琴说,虽然相比其他县市区,铁山区的污染源普查数量比较少,但是既然要做这一份工作,就不能有一丝马虎,要保持细心、耐心,工作方式上也做到科学规划,避免走弯路。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黄琴积极参加污染源普查培训班,认真向生态环境局内领导同事及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请教沟通,积极学习普查知识并了解辖区内企业情况,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确保普查工作质量,黄琴又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普查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保质做好普查各项工作。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黄琴协同其他普查员不畏酷暑严寒,始终坚守在普查入户调查工作一线,耐心细致的向普查对象讲解报表,当天审核普查表,及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入户调查结束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现场核查工作,对普查数据反复进行核实、完善,严格把控数据质量。黄琴还利用晚上、周末等时间,加班加点做好数据录入、审核及产排污核算工作。
下陆区占旭辉
自从下陆区全面入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每到夜里,下陆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大楼三楼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寻着光线走进办公室,原来是下陆区普查办的工作人员在连夜奋战。占旭辉就是其中一员。
2018年6月底,刚刚大学毕业的占旭辉进入下陆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刚刚参加工作一个多星期,他就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环保人来说压力非常大。但压力并没有压倒他,他充分发挥了年轻的优势,义不容辞地挑起了下陆区污染源普查的工作重担,带领着第三方青年技术团队为污染源普查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年,占旭辉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始终坚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他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普查工作,认真做好了上下对接和业务指导,完成了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名录库增补、数据填报审核,为有序推进和按时按质完成全区普查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占旭辉说,为顺利完成全区全面入户任务,把控入户质量关,他们每天都奋战到深夜,成了一些“下班不回家的人”。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还不到24岁。
现在,占旭辉除了承担普查办工作外,还身兼局办公室、水室、土室(含辐射、噪声、固废)和监察一室等各项业务工作。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和他所带领的青年技术团队将继续埋头工作。
开发区刘博
2018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刘博立即加入到开发区普查工作中,担任技术人员。
刘博说,开发区的企业很密集,他们在入户调查阶段时,一共分4个队,有的队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跑30多家企业。一些企业有戒心,拒填报表,他和同事们不得不多次上门,耐心宣传、讲解,并告知所有数据均保密,不作为处罚依据,打消对方顾虑,直到配合为止。“有的企业甚至从不配合到主动提问,我们用贴心服务赢来信任。”刘博说,“每当能为企业解决问题时,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除了到企业普查外,让刘博印象深刻的还有调查农业源的经历。刘博说,在开发区大王镇、太子镇,有不少地处偏僻的养殖场都属于此次污染源普查的对象。“很多养殖场在手机地图软件上都查不到具体地点,只能自己摸索着前去。”刘博说。有时养殖场太过偏远,甚至连汽车都无法通行,最后他们只能顶着烈日,在田间小道上步行,绝不错过任何一个农业源。
刘博说,少数农户对普查工作不理解,他们只有耐心解答,最终弄清楚养殖场的规模、年出栏数等资料。虽然普查工作很辛苦,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但是自己却从这段经历中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收获颇多。
截至目前,按照“全面覆盖、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要求,黄石市顺利完成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普查数据录入专网和地理坐标信息采集等阶段性任务,系统开展了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调查,强化普查数据质量审核与核查。全市报表数据专网系统强制性和提示性审核通过率达到100%,已有产排污系数的各类源产排污核算完成率达到省日时序要求。
企业地理信息采集
现场核查
集中审核数据
下一步,黄石市普查办将继续严格按照国家、省普查办统一部署,做好名录比对,持续开展质量核查,加强数据审核,完成普查核算,发布普查成果,编制普查公报等工作,确保本次污染源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全市各位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苦付出。共建大美黄石,普查在行动!
来源:“生态黄石”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