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栏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 地方动态

广东:借力第三方 做好二污普

发布日期:2018-11-21打印字号:【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共有64.7万个污染源纳入普查对象,约占全国总数的1/5,数量居全国之首。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普查任务,各地通过委托高校、公司、科研院所等技术服务单位,发挥他们人员、技术、组织等资源和优势,积极做好入户调查、数据录入、质量审核等工作。

  8月底以来,2.6万名身穿各色马夹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行走在南粤大地上,穿梭于大街小巷间,形成一道亮丽的环境风景线!

  知行合一 保质保量

  南粤大地,八月骄阳似火,在番禺的街道、乡村不时闪现着一队队绿色身影。是他们,番禺区“二污普”技术服务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普查团队的普查员,正在按照区普查办和上级的要求,对列入普查范围的工业企业进行逐户调查。

广东工业大学投入38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番禺区1.4万个污染源普查工作。

  番禺区工业企业普查对象约1.4万家,工业源数量居广州市各区之首。针对污染源普查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对番禺区产业结构和污染特征的准确把握,广东工业大学普查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及早谋划,充分储备人力资源。截止7月底共300余人报名参加,污染源普查调查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保障。

  ——充分调研,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将全区划分为6个调查区域。针对大石、南村、大龙、石碁等重点镇街工作量大的特点,采取了配置普查骨干人员、加强技术力量等措施。

  ——强化培训,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在普查过程中,根据产业“扎堆”特点,在入户试查初期,各调查组定期(一般3-4天)召开培训会,研讨主导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特征,明确番禺区重点和主导行业的填表要点。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团队内部举行的各类培训、总结会累计超过30次。

  ——跟进审核,总结形成技术规范。入户试查工作开展一周后,以8名研究生为主体的审核组正式开展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技术审核,形成了《关于珠宝首饰行业有关代码的处理办法》等10余项技术办法,并在审核和填报中执行。为保证审核质量,突出重点,相对简单的工业企业(通常有4-5张普查表)由普通审核人员核实数据进行审核,而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则由技术骨干审核。

  ——科学管理,积极发挥两员作用。6位教授、副教授、博士分别担任区域负责人,各组有两三名研究生负责协助实际入户、普查计划实施、表格上交和团队管理工作。团队配备了工作服、伞、文件包、遮阳帽和其他办公用品。入户时要求统一着装、流程规范,实现礼貌普查、文明普查。

  炎炎夏日,清晨一轮朝阳赋予团队青春与活力,傍晚的一丝余辉也为每一位普查归来的队员披上金甲圣衣。

  2018年国庆节以来的每个凌晨,办公室的灯光都会伴随着指导员和审核员忙碌的身影。在审核工作最为紧张的10月下旬,十几位审核组技术骨干周末连续工作两个通宵。

  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让人感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专业素养都足以让人欣慰!谈及感受,他们为积极参与十年一次的普查感到自豪,为在普查中的锻炼和成长感到高兴!相信有朝一日,他们必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服务普查 寓教于业

  “十年一次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每一位环保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隶属的公办环保职业学院,有能力、有必要参与到这项重大国情调查工作中来。”

 

学院党委书记亲临污普现场调研指导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深化普查调查、专业技能教育实践和师资队伍锻炼的深度融合,举全院之力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学院服务的佛山市南海区需要入户企业数量近3.7万家,学院投入环保类专业729名同学担任普查员,94名教师担任普查指导员。

  从9月下旬起,每天天刚亮,一队队着装整齐,胸牌清晰的普查大军开出校园。每天黄昏,师生们一身疲惫回到学院,匆匆晚饭后就立即投入到电子表格录入,直至深夜。第二天又是一个新的轮回,全力以赴推进普查工作。

  ——深入实地调研,制定合理方案。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五个环保专业系部技术骨干人员为核心,教学、财务、后勤、信息保障等为辅的项目实施组。针对南海区7个镇街的不同情况,制定并优化了总体实施方案和各镇街的具体实施细则,把困难想到前面,把工作落在实处。

  ——培训详实细致,多批试点预热。学院先后组织6人次参加国家普查培训,20多人次参加省级普查培训,60多人次参加市级普查培训。组织实施企业培训近百场,为后续入户进行宣传、预热和前期资料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内部师生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培训做了更加深入的培训,全体参与普查人员均参加了为期两天共16学时的培训。培训完成后,学院组织了两个层次的入户试点,首先是教师试点入户,掌握入户规范操作,发现并解决困难问题。然后是老师组织学生试点入户,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培训中学到的内容,查漏补缺,提前适应,提早预热。

  ——规范入户程序,标准填表流程。为了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近3.7万家入户任务,师生们甚至是下雨天都没有停工。伴着阴沉的天空,萧瑟的细雨出发的数十辆车队,让人动容。学院领导关心入户进展,关心入户标准,更加关注师生入户安全,党委书记亲赴一线,深入狮山镇和桂城街道,和学生一起入户,一起现场核查,一起填表,了解一线困难,调研入户质量,并要求各部门千方百计保障后勤,确保入户调查工作顺利、有序、高质量开展。

  ——重点审核优先,扎实推进质控。学院党委对整个普查工作提出了“严格按程序要求,严格按技术规范,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普查质量”的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建立学院内部的三级审核流程,通过质控要成效。一级审核,要求普查指导员严格按照评分细则标准,对本小组的报表进行全覆盖质量审核。二级审核,对于重点企业(在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名录、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名录、核发国家排污许可证企业清单和环统企业名录中的企业)报表审核,系部组织骨干技术教师将进行重点审核,为重点企业数据上双保险,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三级审核,由项目组成立跨系部的审核小组,组织讨论、梳理填报错误共性问题,负责培训审核技术要点和答疑。同时抽查系部表格,按佛山市质控办法打分,统计合格率,并反馈各系,促进完善落实,确保普查质量达标的终极目标。

  经验导航 创新引领

  基于多年积淀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经验,深圳市维度统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第三方单位,广泛参与到广东省深圳市等市或区的普查工作。

  ——未雨绸缪,扎实做好前期准备。2018年3月开始,公司成立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各地普查项目的开展,为公司所参与的各区域普查项目做足准备。

  在普查队伍方面,多渠道选聘普查工作人员,组织建立“素质高、经验足”的普查队伍,建立普查员日常管理、“优胜劣汰”的考核激励机制,以规范、监督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普查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普查物质方面,因地制宜为各地普查项目组贴心配备:项目根据地——办公场所、普查能手——各类办公设备、普查跑腿助手——车辆、以及各类普查工作开展所需的日常物品。普查物质准备井然有序,繁而不乱,为普查全面开展解决后顾之忧。

  在普查培训方面,培训作为普查的必修课,所有普查员均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此外,除参加各级普查办组织的普查专业技术培训外,公司还基于自身的调查经验,进行普查入户调查经验的分享和培训。专业的讲师授课以后,进行培训后的试调查和跟访反馈活动,确保调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理解到位、执行到位,提高广大普查队伍的纪律性和专业性。

  ——密切跟进,效率质量齐头并进。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职责分工表,时间紧急时更是采取挂图作战,以目标计划为导向,确保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为帮助普查员提高效率,避免普查员少走弯路、少吃闭门羹,由项目组执行组长将区域普查名录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划分,指导和协助普查员制定路线和时间规划。

  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公司普查项目组采取专家顾问团、现场跟访、多种审核、及时反馈等方式全方位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由具有普查、环保领域经验的专家组成公司的普查专家顾问团,对普查的重大问题、重要标准进行指导和解答,确保工作方向不走偏。由资深执行督导对普查员进行定期跟访,确保普查员按照普查的规范流程和要求,进行入户调查和数据采集。落实公司内部的三级审核制原则,所有普查数据通过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项目组负责人审核后,方进行数据录入和系统的审核。普查审核发现的问题,均用标签纸进行整齐明确的标注,并于次日将问题逐级反馈给普查员,对相应问题进行指导和强调,有效减少“同一问题,反复发生”的现象。

  ——勇于创新,打造普查助手软件。清查阶段,基于每天调查进度及时掌握的要求,公司开发了名录小助手软件,对各项目组进度能够及时掌握和进行清查重要信息存储。

  正式普查阶段,面对正式普查技术规定和报表的复杂、指标注释冗长、各类风险物质及俗名等名录的传统查询方式效率低等令全国各地普查工作人员极其“头疼”的问题,我们“量身定制”了集“风险物质代码查询、危险物代码查询、原辅料代码查询、普查表指标查询、单位换算工具”五大模块为一体的在线查询工具“污普随手查”小程序,助力普查工作的轻松高效开展。

  普查助手软件在惠及公司各普查项目普查员队伍的同时,也惠及全省、乃至全国不同区域的普查工作人员。在正式普查开始之初,解决无数普查员的“燃眉之急”,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起积极反响。

  全程质控 全面服务

  作为广州市污染源普查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技术团队(以下简称技术团队)负责该市普查质量控制工作。为做到普查过程有章可循、有迹可查,普查数据有源可溯、真实可靠,技术团队提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指标”质量控制原则,建立了“一个主体、两种方式、三个原则、四级审核、五类对象、六个阶段、七种手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整个质控工作的纲领。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原则,必须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入户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审核、质量核查、汇总建库、存储归档全过程,将质控工作前移到入户准备阶段,要深入数据采集现场,并细化落实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研究室主任杜建伟强调。

  入户准备阶段质控重点是培训和试填报。技术团队分别组织了污染源普查制度、数据审核与处理技术、普查软件系统、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入户调查专题培训班,对全市1000多人次的普查骨干开展了针对性培训,使有关人员熟练掌握普查技术要求。自8月10日起,积极协助市普查办组织开展普查报表入户试填报工作,试填报期间,技术团队每周深入各区现场,对普查报表填报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为入户数据采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采集与审核阶段,“促进度、抓质量”是核心目标。技术团队对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跟踪指导和数据审核。

  一是继续完善各类技术文件。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指南》,总结分析了各区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组织编写了针对11个区的问题答复、共性问题统一回复、集中式单位普查问题答疑、软件系统指南、广州市报表审核细则等指导性文件。

  二是加强现场督导工作。进入数据采集阶段以来,分组每周下沉到11个区填报现场核查督导,通过参加培训会并现场回答普查问题、参加区里组织的集中填报并现场指导、与普查员共同到现场填报等方式,了解各区、部门普查工作阶段进展情况,全面督促指导数据填报工作。

  三是强化报表审核与分析工作。采用现场审核、电子审核方式,每周抽取各区、部门填写完成并自审后的普查报表,至今已经抽查报表1800多份,向各区、部门反馈问题6000多条。通过分析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立行立改,有效降低了漏表率和错表率。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