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9日,济宁市工业源、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入河排污口、生活源锅炉五类源15128家(其中新增251家),已填报15080家,填报完成率99.68 %,其中网页版填报12127家,网页版录入率80.16%,已初步审核12201家,初步审核率80.65%。另外,加油站636家、储油库7家、油品运输企业2家,均已完成填报,网页版录入477家。全市共有行政村6659家,现已全部完成填报,已审核4181家。综合报表已全部完成填报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压实部门职责,形成全市普查一盘棋。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把污染源普查工作列入今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实行月调度,予以强力推进。5月16日,济宁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污染源普查会议并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8月30日在全市的生态环保大会上,市委书记、市长将普查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以及市住建、水利、畜牧均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场所、办公设备,部街道(乡镇)也成立了普查机构,做到了普查机构、经费、人员、场所、设备五个到位,共选聘普查员1456个,普查指导员506个。9月29日下发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的通知,对住建、水利、农业、畜牧、城管、统计、渔业、交通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全面入户调查阶段的工作责任。10月26日,召开污染源普查市直部门推进会,调度督导市畜牧兽医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城管局和市渔业局工作进展情况。指派专人负责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实时掌握部门工作进展并收集部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工作,理清了部门间工作职责、理顺了部门间工作关系,相关普查任务下达后均得以顺利高效开展,为全市普查工作的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好用实调度督导制度,跟踪问题办理,持续传导普查工作压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前提,消除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济宁市普查办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督导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建立调度通报制度,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并跟踪督办。从10月25日起对进展情况实行“日调度”制度,既对县(市、区)调度,又对部门调度,既调度填报数量,又调度审核数量和输入网络端数量。严格落实“日排名”通报制度,对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及时进行电话督导并下达督办函,限定整改时限,指派专人负责对接问题办理情况,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同时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以便备查。
打好提前量,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将督导检查贯穿于入户调查全过程。10月8日至10日,借济宁市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之际,将普查工作列入督导内容,全局11个“回头看”督导组对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督导。10月18日至23日,市普查办兵分两路对14个县(市、区)开展全面入户调查检查工作,主要检查入户调查前期准备情况、表格填报、数据采集情况、名录库漏报情况、佐证材料三级盖章情况,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11月1日至8日,又分组通过采取座谈、深入乡镇、企业的方式,重点对各县(市、区)两员管理、数据审核情况、质量控制情况、调度督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对审核进展缓慢和表格质量较差的县(市、区)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多次大规模的督导检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县(市、区)的普查动态和进展,为加强全市普查工作管理和指导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高频次多批次自主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打牢普查一线人员技术功底。针对培训人群属性,制定专门的培训课程,采取普遍培训和针对培训相结合、思想认识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及时收集、汇总和梳理普查一线人员问题和建议,充实到下一次培训工作中来,循环往复,不仅提升培训效果,更解决技术疑难。9月18日至20日,济宁市普查办举办了入户调查技术培训班,对各县(市、区)普查工作分管局长、普查办主任和技术骨干,各镇街道普查机构人员,及市县相关部门300余人进行了培训;9月26日,全市畜牧系统举办了规模畜禽养殖场技术培训班,对200余人进行了培训;10月25日,市普查办组织召开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会,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县市区业务骨干等60余人进行集中业务培训。10月30日,通过济宁市环境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召开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数据审核工作推进暨培训视频会,对乡镇技术骨干和普查员等500余人进行有关审核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入户调查阶段市县两级共培训27期,3400人次,其中市级培训4次,1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相关报表填报错误率高、表格逻辑关系混乱的问题,提高了报表的填报质量和效率。
拓宽舆论宣传途径,不断将宣传工作引向纵深,确保形成宣传合力。济宁市普查办始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深知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打通舆论宣传工作的最后1公里。自开展普查工作以来,在济宁市电视台《济宁新闻联播》、《济宁环保》等栏目先后进行8次专题报道,利用济宁市政风行风热线及时解答群众疑问;在《济宁晚报》等报纸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全市普查工作动态和进展;在《济宁新闻网》、《济宁大众网》等网络媒体上及时发布各类普查信息;印制了普查宣传马甲400件、宣传帽400顶、环保宣传袋1000个用于污染源普查;印制致普查对象和两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一封信共2.2万份下发至各县(市、区);利用市环境监管智慧平台、中国联通网络分别向普查对象和广大群众发送宣传标语6000多条、200多万条;编制并印发污染源普查专刊合订本2期,共800多本,及时总结普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亮点。
济宁市兖州区发放致普查对象一封信1000份,发放致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一封信200份,在网络上发布动态利用行风热线进行宣传。泗水县利用宣传车广播播放宣传音频,宣传到各村镇的各个角落。高新区定制污染源普查宣传服装发放至全区普查员共70余套。鱼台县谷亭镇制作宣传展板,并在主要荧屏上展示。邹城市太平镇结合安全环保监测监管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进行辖区内信息发布等。任城区、太白湖区、汶上县等14个县市区在政府驻地、厂矿企业及主要交通干道悬挂宣传条幅5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广大群众和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特别是入户调查工作更加了解、支持,促进了入户调查工作的快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