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栏>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一图一故事

一图一故事丨“望闻问切”四步法,为企业把脉问诊

发布日期:2021-08-01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者按

  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是生态环境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生态环境部创新采用“专项监督+常态帮扶”新机制,通过组建专业组和常规组两支队伍,聚焦重点领域、行业、集群和企业,帮助地方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涉气问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有力促进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5-6月,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重点区域,聚焦钢铁、焦化、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既坚持问题导向,从工艺全流程到治污各环节深挖细查,又开展“有温度”的常态帮扶,为地方和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近期,我们推出一图一故事“监督帮扶专辑”,带大家看一看现场工作组的日常,听一听来自一线环保人自己的讲述。

1.监测站房内的午餐

 

时间:2021年5月23日

地点:山东省枣庄市

  枣庄组组长蔡建龙同志,曾是一名守卫祖国的铁血军人,转业到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后,他成长为一名环境执法内功深厚的生态环保铁军。

  在山东帮扶期间,每次出发前,他会专门组织行前会议,对组员们进行培训指导,再三强调“深挖问题线索,锁定关键证据”,务必要仔细查看每一个环节,确保证据来源可靠有效。

  5月23日中午,蔡建龙同志带领组员们对某企业焚烧炉CEMS监控房开展检查。通过查阅数采仪数据、现场记录表、生产台账等,发现数据异常等多条可疑线索。为了防止现场关键证据遭到人为破坏,蔡建龙同志和组员们不出监控小屋,牢牢守住现场,饿了就在监测站房里吃盒饭,一直等到当地执法人员赶来。

  绝不怠慢每一个排污现场、绝不忽视每一条问题线索,无数像蔡建龙同志这样的生态环保铁军坚持动真碰硬,只为守护祖国的蓝天白云。

  供稿:伯鑫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2.监督帮扶的“侦察兵”

时间:2021年5月23日

地点: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

  “工业园区这么大,咱从哪开始查呢?”

  “别着急,咱们有侦察兵!”

  为准确寻找污染源头,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李存良和冯蒍同志决定使用无人机对工业园区进行航拍巡查。通过利用无人机高空航拍、巡视全景的优势,很快就发现了远处一个厂区多个车间存在排气筒。他们根据无人机提供的图像,工作组将厂区分为若干片区,对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进行准确定位,随后排兵布阵直奔目标企业开展排查。

  工作组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针对工业园区的无人机巡航排查方法,对工业企业分布密集的重点、难点区域进行无死角巡查,形成“无人机全方位航拍-重点片区分析筛选-污染源精准定位”的工业园区监督检查新模式。

  供稿:周泉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3.“望闻问切”四步法,为企业把脉问诊

时间:2021年5月23日

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2021-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期间,来自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赣州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泰安组总结了“望闻问切”四步法,能够快速查找问题,提高工作效能。

  “望”,到达企业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台账,到企业主要涉气工段、污染防治设施和排放口现场查看,全面了解企业大气污染排放情况;

  “闻”,利用便携式检测仪器检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精确定位超标项目;

  “问”,对于超标情况或设施使用环节向企业询问,查找超标原因,分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切”,对企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诉求进行解释答疑,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政策指导,充分发挥帮扶作用。

  “望闻问切”四步法通过为企业把脉会诊,实现寓监督于帮扶之中。

  供稿:温倩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4.小帮手、大作用

  

时间:2021年5月25日

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2021-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中,张家口组中来自中国环科院的吕占禄和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的贾斌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要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精准定位企业无组织排放重点环节。

  在对某企业焦化工艺流程进行检查时,发现生产厂区内不时逸散出浓烈的刺鼻气味及淡蓝色气体。

  通过使用七参数便携式移动监测设备,最终定位到6号炼焦炉处的PM2.5、SO2、NOX排放数值明显偏高。

  工作组利用高新技术,不仅精准定位了问题环节,为企业指出了加强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还开出了治污“良方”,为企业“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

  供稿:贾斌 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

5.晚上11点的会谈

时间:2021年5月27日

地点:河北省邯郸武安市公安局

  晚11点,由浙江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生态环境部执法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成的邯郸组,在结束当天的检查后立即与地方公安机关进行会谈,转交当天发现的自动监测造假问题。

  由于钢铁企业厂区面积大、工艺环节多、设备排口复杂,邯郸组一天工作15个小时已成为常态,甚至去卫生间都要轮流,就怕在核对自动监测数据时出现一点差错。结束检查时已是夜幕降临,在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晚上会谈后,为了防止证据被销毁,工作组坚持连续作战,尽早移交证据线索,确保问题查办到位。

  尽管每天回到驻地已是深夜,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每个人都饱含工作热情,恪尽职守、攻坚克难,坚定践行着环保人的使命和担当,对环境违法企业形成有力震慑。

  供稿:沈靓 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德清分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