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库

2025-10-24

2025-10-24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强化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栏目展播第三批优秀案例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库
  南湾水库又称“南湾湖”,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总库容13.55亿立方米,兼具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素有“中原第一湖”的美誉,是信阳人民的母亲湖,承担着近70万信阳人民的饮用水供给任务。
  突出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库周边畜禽养殖、茶园种植、城乡居民生活污染日益严重,主要入库河流水质下降至劣Ⅴ类,库区水质下降,局部水域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面临挑战。
南湾水库上游环境整治前               南湾水库上游环境整治后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依法治污,建立长效保护机制。2010年,河南省颁布保护水源地的地方性法规《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信阳市人民政府依法开展南湾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出台《信阳市南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成立南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水源地综合保护格局;成立南湾水库水利综合执法大队、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构建南湾水库水质监测网络,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源保护宣教活动,使保护“母亲湖”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强化系统治理,实施流域水陆共治。坚持“严格环境准入强监管、陆域污染防治控源头、水域生态保护系统治”的治理思路,累计投资近18亿元,统筹实施流域系统治理。拆除畜禽养殖户400余家、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25座、实施农村改厕16074户、建成万亩有机绿色茶园,分别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削减量782吨/年、35吨/年、72吨/年、10吨/年。清理网箱养殖10余亩、实施“保水渔业”,平衡库区水生态系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修建生态廊道约6公里、建设水源涵养林约600公顷、实施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开展南湾水库健康评估、水生态环境调查、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评价研究,科学修复库区水生态系统。
南湾水库矿山开采治理前           南湾水库矿山开采治理后
  三是倚“绿”生“金”,实现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南湾水库“保水渔业”生态模式,每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投放滤食性鱼类,提升水质的同时保障“南湾鱼”产品供给,近三年产值9200余万元;建成千亩生态有机茶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引导绿肥科学种植,降低茶园面源污染,以绿色有机“信阳毛尖”锚定茶叶市场新高地,2023年品牌价值达79.84亿元。“南湾鱼”享誉中原,“信阳毛尖”名扬海内外,以“梦幻山水,林海茶乡”为主题的南湾生态文旅业蓬勃发展,南湾水库知名度、市场吸引力、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
南湾水库周边违建拆除中           南湾水库周边违建拆除后
  治理成效
  南湾水库近10年蓄水位稳定高于88.12米,蓄水量达16亿立方米。2021以来,水库下游浉河平桥控制断面月生态水量保障率达到目标要求。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Ⅲ类,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显著改善。近三年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分别为35.5、36.2、32.5,稳定保持中营养状态,未发生水华。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控制,水库目前拥有灯芯草、芡实等水生植物54种,南湾花鲢等鱼类38种,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鱼类等水生动物物种数较十年前增长62.2%,野生动植物种群丰富,小灵猫、黄嘴白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频现。水库岸线曲折延绵,自然岸线率达90%以上。
水之大美,南湾一湖
  经验启示
  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总结“依法治污、长效保护,水陆共治、系统治理、倚‘绿’生‘金’、绿色转型”经验做法,以生态保护之“变”谋绿色发展之“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可为水源保护区统筹保护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