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山东完善“治保用”治理体系,全省166条设区市建成区、104条县级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整治

2022-07-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2-07-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夏日的华山湖湿地水草丰茂,荷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不时可见撑伞的市民冒雨游玩。
  “以前这里是华山大沟和山头店沟,又脏又臭,大家都不愿从这里走,现在我们没事就过来,原来是‘绕着走’,现在是‘围着转’。”山东省济南市民王阿姨住在附近多年,亲眼见证了华山湖的涅槃重生。
  为彻底整治这两条沟的水体黑臭、雨污合流等问题,济南市将两条沟的黑臭水体治理同华山湖湿地项目整体规划实施,突出“渗、滞、蓄、净、用、排”,并创新使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目前已完成水生植物栽种约160万平方米,投放各类鱼贝生物10余万尾。经治理,黑臭水体消除了,水质明显改善,透明度大部分已超过1米。
  一条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焕发生机,一片片湿地绿意盎然风光旖旎,一个个湖泊水清岸绿鸟飞鱼跃……这是山东省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最好见证。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保用’结合打赢碧水保卫战。去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13.1个百分点,在历史性消除劣Ⅴ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地消除了Ⅴ类水体。今年以来,全省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的良好势头。我们要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深化完善‘治保用’治理体系,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答卷。”
  整治问题11912个,守护好黄河入海“最终关卡”
  在华山湖南侧广场,华山湖市级湖长、区级湖长、镇级湖长3块公示牌呈一字摆开,三级湖长及河道督查长、河道警长、民间湖长的名字、职务、电话一应俱全,并标注了湖长职责、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和监督电话。
  自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山东省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压实各级河湖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领导责任,将全省4万余个入河湖排污口全部交由相关河湖长推动整治,对省控以上断面月度水质超标的,由省河长办定期向有关责任河湖长进行预警提示。
  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省际合作,山东省与河南省签订省级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协作保护机制,已兑现2020年度、2021年度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组织省内涉及跨界河湖的133个县(市、区)全部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实现了全省县际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2021年已兑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3.24亿元,实现了上下游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
  在全省166条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制久清”评估验收的基础上,山东省又自我加压,将104条县级建成区黑臭水体纳入治理范围,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围绕“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行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行动”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发力,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进实施2022年度30个县(市、区)整县制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黄河干流山东段开展总氮浓度管控,倒逼入黄支流综合治理、排污口溯源整治、滩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黄河干流山东段国控断面水质全面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雨季汛期时规范管理入江入海水体,是保障水质稳定达标的关键环节。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黄海之滨,是黄河入海、污染入海的“最终关卡”。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郭琦对记者说:“汛期水质保障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全年水质稳定的突出难点,具有涉及面广、职责交叉、整治困难的特点。我们连续两年开展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全省累计排查河湖3651条(段),整治问题11912个,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河湖水质的突出环境隐患,确保雨水净、河湖清。”
  坚持修复保护并举,已建成投运人工湿地300余处
  在滕州市七星湖湿地公园,沿亲水平台一直前行,不时能遇到在这里游玩的附近村民。谁能想到,眼前风景如画的七星湖湿地,曾经是滕州市泉上煤矿的采煤塌陷坑,坑塘遍布、杂草丛生。
  在济宁市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15万余株荷花、睡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长势正旺。据了解,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可实现每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21.8吨、氨氮24.4吨。
  郭琦向记者介绍,山东省人工湿地建设始于2002年新薛河试点,成功后推广至南四湖全流域,继而逐步在各市落地应用。经过20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等关键区域的人工湿地建设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投运人工湿地300余处,总面积28万余亩,每日可深度净水600多万吨。
  在省级未明确人工湿地监管职责部门的情况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印发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人工湿地专项规划——《山东省人工湿地建设运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人工湿地新建、修复改造具体任务,并实现了将人工湿地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将运行维护费用纳入市、县政府一般公共预算两方面的政策突破。
  围绕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山东省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全部按照要求设置了保护区界碑、界桩、宣传牌、道路警示牌,完成道路桥梁穿越水源保护区环保设施改造,并逐步开展乡镇级和“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省1.37万个农村水源地全部划定了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循环利用补水7000余万吨,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芦苇茂盛、水质清澈的东平湖,几只青头潜鸭正在湖里嬉戏。青头潜鸭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2019年冬,200多只青头潜鸭在东平湖过冬。今年年初,山东省在东平湖记录到有1500多只青头潜鸭的种群。
  2022年3月,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这是小清河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这一种群,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今年4月,在桓台县马踏湖发现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全球濒危物种,“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定居。
  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在山东的湖泊、湿地等频频“亮相”,有的则“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良好的生态环境“功不可没”。
  为做好“用”的文章,淄博市立足北方缺水地域特点,在马踏湖流域试点建设系统治污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将经7处人工湿地净化后的再生水统筹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景观补水,截至目前已累计补水7000余万吨,有效地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导致的水污染问题。在小清河流域开展陆海协同共治试点,引导啤酒、白酒等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行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约定纳管限值,实现减氮与降碳协同增效。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告诉记者:“济南市积极实施中水回用,增加小清河支流生态基流,以支流保干流水量,充分利用水质净化一厂、二厂、三厂、四厂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对城区全福河、柳行河、大辛河、腊山河、小汉峪沟、大涧沟、兴济河等河道实施补源,补充河道生态基流,提升河道景观及生态功能。” 

  周雁凌 季英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