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马踏湖

2022-01-24 来源:水生态环境司

2022-01-24 来源:水生态环境司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突出问题:马踏湖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湿地系统,地处人口密集的北方缺水重化工城市淄博市。上世纪后期,流域内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严重污染3条主要入湖河流-孝妇河、猪龙河、乌河,湖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一度高达上千毫克/升,是地表水Ⅴ类标准的25倍。为避免来水污染,3条入湖河流被截流改道,马踏湖失去了稳定的水源补给,加之大面积围湖造田,湖区面积逐步萎缩,最终减至不足20平方公里,湖泊生态功能丧失殆尽。

  主要做法:为恢复马踏湖生态环境,2008年以来,当地立足北方缺水地域特点,坚定不移的落实“治保用”流域治污策略,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深入“治”,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严守“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水环境质量底线,通过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促进造纸、化工、农药等高污染行业科技创新,突破治污瓶颈。让达标无望的“小散乱”企业逐步自动退出市场,先进企业则直接瞄准最严格的环境标准增强竞争力,有效解决了结构性污染问题。目前直排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在排污口均设置“生物指示池”,确保出口排水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其次,完善“保”,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在污水处理厂下游、孝妇河、猪龙河和乌河等河流河道及入湖口建设14000余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在此基础上恢复了三条入湖河流的历史走向,马踏湖重获稳定的水源补给;同时治理河道130公里,在沿河两侧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实现入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施马踏湖生态蓄水工程,增加2200万方的湖区蓄水量,在涵养水源、地下水位回升、防洪排涝、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突出“用”,实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将再生水、雨水、矿坑水等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技术研发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打造三横五纵二湖六湿地生态水系,通过河湖联通实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经过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用于县内马踏湖、红莲湖补源,累计补水近7000万立方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2017年出台再生水利用支持政策,明确规定使用再生水免缴水资源费。2018年修订《淄博市节约用水办法》,大力建设再生水设施。

  治理成效:在区域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治保用”系统治污策略,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筹推进。经过综合治理,2018年以来马踏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湖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化学需氧量由1000mg/L下降到20mg/L,近六年地下水埋深水位抬升5.2米,湖泊蓄水能力从300万方增加到2500万方,入湖河流乌河、猪龙河出现多年未见的苲草,湖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湿地鸟类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重大转折。马踏湖恢复了河流历史走向和“明晃晃”的大水面,让老百姓记忆中的美好景象回到现实中来。

  经验启示:马踏湖流域打造淄博版“治保用”系统治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导致的严重水污染问题,其经验做法对人口密集的北方缺水工业城市解决流域污染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治”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共治共建共享,突出标准倒逼作用,促进产业自主调整,企业提升治污能力。“保”必须统筹做好减排降污的“减法”和生态修复的“加法”。在入湖河流不同区段建设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和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环境承载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走出“反复治、治反复”怪圈。“用”必须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东猪龙河治理前  东猪龙河治理后
红莲湖治理前 红莲湖治理后
马踏湖治理前 马踏湖治理后
乌河河道治理前
乌河河道治理后
乌河一期治理前
乌河一期治理后
邢家湿地治理前 邢家湿地治理后
 

 
猪龙河一期治理前
猪龙河一期治理后
猪龙河三期治理前
猪龙河三期治理后

视频资料:马踏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