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二年第四次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二○○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 环保 规划 监测 标准 通知
抄送单位: 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
附件: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为规范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基本配置标准,主要包括人员编制及结构、业务经费、工作用房、仪器设备等内容。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监测站在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配置标准和装备水平。
一、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与结构标准
本标准将原一、二、三、四级环境监测站调整为总站、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即一级站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中心站,由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国家各部门设置的行业监测总站。二级站为各省辖市、地区、盟(州)及直辖市所辖区设置的环境监测站。三级站为各县(市)旗及地级城市所辖区设置的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中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是按照职责和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的,同级监测站的人员数量因不同地区的经济或人口总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各级监测站要依据本标准,按照“因需设岗、按岗设编”的原则确定本站人员编制,形成合理的人员规模和结构。
表一 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与结构
监测站级别 |
适 用 范 围 |
编制标准(人) |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比例 |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
一级站 |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 |
80~85% |
3∶5∶2 | |
>5000亿元 |
100~150 | |||
1200~5000亿元 |
80~120 | |||
500~1200亿元 |
60~90 | |||
<500亿元 |
40~80 | |||
二级站 |
市区人口 |
80~85% |
2.5∶4.5∶3 | |
≥200万人 |
100~150 | |||
100~200万人 |
75~110 | |||
50~100万人 |
50~80 | |||
≤50万人 |
40~60 | |||
三级站 |
县级市 |
10~25 |
75~80% |
1∶4∶5 |
一、二类县 |
10~20 | |||
三、四类县 |
8~12 |
注:(1)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1999年不变价,以下同。
二、监测业务经费与用房标准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财建[2000]438号)规定,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费等)、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科学研究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环境监测业务费(不含人员经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以重点保证。监测业务用房是环境监测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应满足监测工作的基本需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本标准为基础,逐步加大监测业务费投入,不断改善监测业务用房条件。
表二 监测业务经费与用房标准
适用范围 |
业务经费(不含人员经费)最低标准(万元/人.年) |
业务用房面积(m2/人) | |
一级站 |
东部地区 |
3.0~5.0(直辖市可为4.5~7.0) |
≥40 |
中部地区 |
2.5~3.5 |
≥35 | |
西部地区 |
1.5~3.0 |
≥30 | |
二级站 |
东部地区 |
3.5~5.5 |
≥40 |
中部地区 |
2.5~3.5 |
≥30 | |
西部地区 |
1.5~2.5 |
≥25 | |
三级站 |
县级市 |
2.0~3.5 |
≥30 |
一、二类县 |
1.5~3.0 |
≥25 | |
三、四类县 |
1.0~2.5 |
≥25 |
注:有地面自动站的监测站增加经费4万元/自动监测子站·年;增加用房面积5~10m2/子站。
三、监测站基本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本标准分为基本配置和专项配置。基本配置为各级环境监测站履行综合性监测职能,完成日常监测任务所必需的基本要求和基础配备(见附表三)。
专项配置是根据本地环境特点,开展生态、近岸海域、沙尘暴、辐射和应急监测等专项工作所必需的基础仪器设备(见附表四)。
表三 各级监测站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 量(台) |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
一 |
二 |
三 |
一 |
二 |
三 |
一 |
二 |
三 | ||
1 |
1/万分析天平 |
1 |
2 |
3 |
1 |
2 |
2 |
1 |
1 |
1 |
2 |
1/10万分析天平 |
1 |
1 |
1 |
1 |
1 |
自定 |
1 |
自定 |
— |
3 |
pH计(实验室用) |
2 |
3 |
2 |
2 |
3 |
2 |
2 |
2 |
1 |
4 |
pH计(现场用) |
2 |
2 |
1 |
1 |
2 |
自定 |
1 |
1 |
自定 |
5 |
电导仪 |
2 |
3 |
2 |
2 |
3 |
2 |
2 |
2 |
1 |
6 |
离子计 |
2 |
3 |
1 |
2 |
2 |
1 |
2 |
2 |
1 |
7 |
浊度计 |
1 |
2 |
1 |
1 |
2 |
1 |
1 |
1 |
自定 |
8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1 |
2 |
1 |
1 |
2 |
自定 |
1 |
1 |
自定 |
9 |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2 |
3 |
2 |
2 |
3 |
1 |
2 |
2 |
1 |
10 |
紫外分光光度计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
11 |
红外分光光度计 |
1 |
2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1 |
— |
— |
12 |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
2 |
2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1 |
自定 |
— |
13 |
等离子发射光谱 |
1 |
1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1 |
自定 |
— |
14 |
离子色谱仪 |
2 |
2 |
1 |
2 |
1~2 |
自定 |
1~2 |
自定 |
— |
15 |
气相色谱仪 |
2 |
2 |
自定 |
2 |
2 |
— |
1 |
自定 |
— |
16 |
液相色谱仪 |
1 |
1 |
自定 |
1 |
1 |
自定 |
1 |
自定 |
— |
17 |
油份浓度仪 |
1 |
2 |
1 |
1 |
2 |
自定 |
1 |
1 |
自定 |
18 |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
1 |
2 |
1 |
1 |
1 |
— |
1 |
自定 |
— |
19 |
COD快速测定仪 |
1 |
2 |
1 |
1 |
2 |
1 |
1 |
1 |
自定 |
20 |
BOD培养箱 |
3 |
3 |
1 |
2 |
2 |
1 |
3 |
2 |
1 |
21 |
蒸馏水器 |
2 |
4 |
2 |
2 |
4 |
自定 |
2 |
3 |
自定 |
22 |
电冰箱或冷柜 |
5~8 |
8~10 |
5 |
5~10 |
5~10 |
3~5 |
5 |
2 |
1 |
23 |
水样采样器 |
2 |
4 |
2 |
2 |
3 |
1 |
2 |
2 |
1 |
24 |
便携式流速测量仪 |
2 |
3 |
2 |
2 |
2 |
1 |
2 |
1 |
自定 |
25 |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
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均应具有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数量以监测点位为基数。 | ||||||||
26 |
大气采样器 |
(1) 采用大气自动监测的监测站,备用1~2套采样器; | ||||||||
27 |
TSP采样器 |
(2) 暂不具备条件的城市,24小时采样器以空气监测点位为基数,另有备用; | ||||||||
28 |
PM10采样器 |
1小时采样器可自定。 | ||||||||
29 |
降水采样器 |
以监测点位为基数,另有备用。 | ||||||||
30 |
TOC测定仪 |
1 |
2 |
自定 |
1 |
2 |
自定 |
1 |
— |
— |
31 |
溶解氧测定仪 |
1 |
2 |
1 |
1 |
1 |
1 |
1 |
自定 |
— |
32 |
细菌检定分类系统 |
1 |
自定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33 |
生物发光测量仪 |
1 |
2 |
自定 |
1 |
1 |
自定 |
1 |
1 |
自定 |
34 |
PM2.5采样器 |
1 |
自定 |
自定 |
1 |
自定 |
自定 |
自定 |
自定 |
— |
35 |
生物显微镜 |
2 |
2 |
1 |
2 |
2 |
自定 |
1 |
自定 |
— |
36 |
土壤采样器 |
1 |
2 |
1 |
1 |
2 |
自定 |
1 |
自定 |
— |
37 |
煤含硫量分析仪 |
1 |
1 |
自定 |
1 |
1 |
— |
1 |
— |
— |
38 |
烟尘测试仪 |
2 |
4 |
2 |
2 |
4 |
自定 |
2 |
2 |
— |
39 |
烟气测试仪 |
2 |
4 |
2 |
2 |
4 |
自定 |
2 |
2 |
— |
40 |
烟尘黑度仪 |
2 |
3 |
2 |
2 |
3 |
1 |
2 |
2 |
1 |
41 |
汽车尾气监测仪 |
2 |
3 |
1 |
2 |
2 |
1 |
2 |
2 |
自定 |
42 |
柴油机排烟黑度监测仪 |
2 |
2 |
1 |
1 |
1 |
— |
1 |
自定 |
— |
43 |
声级计 |
4 |
6 |
4 |
4 |
6 |
4 |
4 |
5 |
1 |
44 |
振动测定仪 |
2 |
2 |
自定 |
2 |
2 |
自定 |
2 |
2 |
— |
45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46 |
环境监测车(不含小轿车) |
4 |
5 |
2 |
4 |
4 |
2 |
4 |
3 |
2 |
47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相应处理和检测装置 |
根据工作需要自定 | ||||||||
48 |
苏码罐(含清洗和配气系统) | |||||||||
49 |
监测信息工作站 | |||||||||
50 |
多媒体微机 | |||||||||
51 |
笔记本微机 | |||||||||
52 |
大屏幕投影设备(套) | |||||||||
53 |
光盘刻录机 | |||||||||
54 |
彩色绘图机 | |||||||||
55 |
数字化仪 | |||||||||
56 |
彩色扫描仪 | |||||||||
57 |
摄像机 | |||||||||
58 |
图形显示器 | |||||||||
59 |
录像机 | |||||||||
60 |
字幕机 | |||||||||
61 |
打印机 | |||||||||
62 |
彩色打印机 | |||||||||
63 |
数字、视频信号转换器 | |||||||||
64 |
通讯设备 | |||||||||
65 |
远程通讯设备 | |||||||||
66 |
复印机 | |||||||||
67 |
传真机 |
表四 开展专项监测工作需增加的基础仪器设备表
序号 |
专项监测 |
设备名称 |
1 |
生态监测 |
土壤水分测定仪 |
普通小型气象观测仪 | ||
便携式光面积测定仪 | ||
倒置显微镜 | ||
普通地物光谱仪 | ||
光合系统测定仪 | ||
卫星遥感解译设备 | ||
野外通讯设备 | ||
2 |
海洋监测 |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 |
深层采水器 | ||
沉积物采样器 | ||
生物采样器 | ||
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 ||
小型采样艇或采样船 | ||
便携式盐度计 | ||
粒度分析仪 | ||
船载多功能水质监测仪 | ||
3 |
沙尘暴监测 |
能量散射型X-射线荧光能谱仪(国家级) |
碳-分析仪(国家级) | ||
GMS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国家级、省级) | ||
激光差分雷达(国家级) | ||
SC-1型半自动(或全自动)沙尘采样器 | ||
标准转子流量校准仪 | ||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 | ||
恒温恒湿箱 | ||
4 |
应急监测 |
水文气象监测仪 |
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 ||
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 | ||
便携式多种气体校定仪 | ||
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 | ||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 ||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 ||
简易快速检测管 | ||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 ||
BOD快速测定仪 | ||
应急检测箱 | ||
毒物检测箱 | ||
车载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 ||
车载式GC-MS仪 | ||
便携式χ、γ辐射剂量率仪(宽量程) | ||
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 | ||
其他设备与个人防护装备 | ||
5 |
电磁辐射监测 |
频谱仪(含天线) |
无线电干扰测量仪 | ||
工频辐射监测仪 | ||
射频辐射监测仪 | ||
(电力架空线)测高仪、激光测距仪 | ||
射频感应电流测量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