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公司“关于申请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批准证书的报告”(中核清原[2001]25号)及其有关支持性材料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HAF501),国家标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89)以及国家核安全局文件《关于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见》(国核安发[2002]143号),我局审查了有关申请文件。经审查,我局认为,美国NAC International 公司设计、西班牙ENSA公司制造的NAC-STC型乏燃料运输容器已经出口国美国核安全当局批准,为运输我国核电站乏燃料组件的专用运输容器,满足我国核安全法规和标准中有关B(U)型货包设计的基本要求。我局决定颁发NAC-STC型乏燃料运输容器的设计批准书(见附件)。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主 题 词:核安全 运输 批准 通知
抄送单位:国防科工委、公安部、交通部、广东省环保局、湖南省环保局、湖北省环保局、河南省环保局、陕西省环保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甘肃省环保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核集团公司、广东核安全监督站、四川核安全监督站、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核设备和可靠性中心、中核集团四O四厂
附件: NAC-STC型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批准书
1.设计批准书持有者: 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运输容器型号: NAC-STC
3.设计批准编号: CN/005/B(U)F-85(NNSA)
4.批准书颁发日期: 2003年8月15日
5.批准书有效期至: 2006年8月14日
6.运输方式: 陆路、水路运输,独家使用
7.遵守的法规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HAF501)
(3)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89)
(4)关于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见(国核安发[2002]143号)
8.本证书不免除批准书持有者遵守国家其它有关运输法规要求的责任。
9.运输容器装载乏燃料参数
燃料组件排列: 17x17
燃料包壳: 锆(Zirconium)合金
初始最大铀含量: 464 Kg/组件
最大初始铀富集度(wt% 235U): 3.3
最小初始铀富集度(wt% 235U): 1.7
组件截面(mm): 213.995-216.375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4
燃料棒外径(mm): 9.434-9.5
最小包壳厚度(mm): 0.518
芯块直径(mm): 8.189-8.204
最大活性区长度(mm): 3663.95
乏燃料组件最大燃耗 : 40000MWD/MTU
10.最大乏燃料装载量
单个运输容器最多可以装载26组17×17型乏燃料组件,每个容器装载乏燃料组件的总衰变热不超过 22.1 Kw 。
允许装载的乏燃料最大燃耗、铀初始富集度和装载乏燃料的冷却时间按表1控制。
表1. 装载乏燃料冷却时间表(17×17型燃料组件)(单位:年)
组件
|
初始铀富集度(wt%235U)
|
燃耗
|
(BU)
|
GWD/MTU
|
|
1.7-1.9 1.9-2.1 2.1-2.3 2.3-2.5 2.5-2.7 2.7-2.9 2.9-3.1 3.1-3.3
|
BU ≤30
|
7 7 6 6 6 5 5 5
|
30
|
9 8 8 7 7 6 6 6
|
35
|
… 11 10 9 9 8 8 7
|
11.货包的类别
B(U)F 型: III 级(黄)
12.运输指数: >10
13.货包类型和结构
货包名义尺寸:
总长(mm): 6527.8 (含减震器)
4902.2(无减震器)
内腔长度(mm): 4191.0
内壳直径(mm): 1803.4
外壳直径(mm): 2209.8
中子屏蔽外径(mm): 2514.6
减震器外径(mm): 3149.6
铅屏蔽厚度(mm): 93.98
中子屏蔽厚度(mm): 139.7
货包总重量:120222 kg(含乏燃料,减震器,运输托架,人员屏障)
119397kg(含乏燃料,减震器,运输托架)
111415kg(含乏燃料,减震器)
103665kg(含乏燃料)
86427kg(空容器)
17238kg(乏燃料)
该型运输容器由双层不锈钢圆筒和下部封头构成,上部为双层顶盖,双层圆筒之间灌铅作为γ屏蔽,在外壳外用树脂(NS4FR)作中子屏蔽。乏燃料组件被安置于容器内的隔架和支撑筒内,支撑筒外包有含硼的中子吸收材料。运输时在容器的上下两端安装减震器,安装有减震器的容器水平放置在运输托架上,在托架外安装人员屏障。
容器的主体由两个双层不锈钢同心壳构成,内壳厚38.1mm,内径1803.4mm,外壳厚67.3mm,外径 2209.8mm。铅γ屏蔽厚93.98mm。双层壳与上下端部的锻件焊接连接。容器的下端由内板(厚157.5mm)和外板(厚140.7mm)与底部锻件焊接构成容器的下部端头,在底部锻件内外板之间灌NS4FR中子屏蔽树脂(厚50.8mm)。
容器的上端双层不锈钢盖板,通过螺栓与上部锻件连接,容器的压力边界为内盖板(厚228.6mm),材料为304型不锈钢锻件。外盖板(厚133.4mm),材料为SA-705630型不锈钢锻件。内盖板通过42个直径38mm的螺栓、外盖板通过36个25.4mm的螺栓与上部锻件连接。内盖用双道O型环密封,外盖用单道O型环密封。在内盖上开有通气和排水孔,这些孔用平盖和O型环密封。O型环为氟橡胶。
容器的外部由一个内径 2514.6mm,厚度6mm的不锈钢壳包围,该包壳通过24个不锈钢鳍片与外壳焊接连接,鳍片上附着铜板用于传递容器内的热量,在外壳与6mm不锈钢围壳和鳍片之间填充NS4FR中子屏蔽树脂。
在容器的顶部焊有相隔90度的4个吊耳,下部焊有两个转向吊耳。货包在运输过程中,容器两端装有减震器,减震器由红木和软木为主要材料,外包有304不锈钢板。
容器内设置乏燃料组件的吊篮(隔架),吊篮由燃料组件套筒、支撑板和传热板等构成,最多可以装载26组17x17型燃料组件。燃料组件置于方形的套筒内,套筒由两层不锈钢和中间一层中子吸收材料 Boral构成的复合结构。燃料组件套筒在横向由31组直径1803.4mm,厚12.7mm的支撑盘与容器内表面相接,另有20个同样尺寸的6061—T651型铝合金传热板,支撑板和传热板用长4089.4mm,直径41mm的17-4 型不锈钢止推棒连接。根据燃料元件的长度,可以在元件套筒的底部增添垫块。
为了实现容器在运输车辆上的装载,设计有专门的运输装载托架。运输中在容器外有一个人员屏障,保证屏障可接近表面温度低于85℃。
运输容器设计和安全分析主要依据的结构图纸编号为:
a.容器的结构和装配图:
423-800,sheets 1-3,Rev12 423-811,sheets 1-2,Rev10
423-802,sheets 1-7,Rev19 423-812,sheets 1-2,Rev5
423-803,sheets 1-2,Rev8 423-900,Rev5
423-804,sheets 1-3,Rev7 423-209,Rev0
423-805,sheets 1-2,Rev6 423-901,Rev2
423-806, Rev6 423-807,sheets1-3,Rev3
14641-802,sheets 1-8 14641-804,sheets 1-4
14641-805,sheets 1-2
b.吊篮的结构和装配图:
423-870, Rev4 423-873,Rev2
423-871, Rev5 423-874,Rev2
423-872, Rev6 423-875 ,sheets 1-2,Rev5
c.减振器的结构和装配图:
423-209, Rev0
423-210, Rev0
14.乏燃料状况限制
不得装运已经破损的燃料组件或怀疑破损的燃料组件或燃料棒(包括燃料组件上有明显的针孔或细微裂纹)。
15.运输容器的操作与维护
容器必须按照安全分析报告第七章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装载准备、装载和卸载。
每个容器必须按照安全分析报告第八章规定的程序接受检验和维修。
16.临界安全
(1)临界计算中,考虑了容器外部的全水反射和容器内部水密度由0.0g/cm3到1.0g/cm3的最佳慢化;
(2)燃料中U-235的最大富集度按4.45%(wt)计算;
(3)在以上条件下可以保证Keff小于0.95。
16.使用环境温度
-29℃~+38℃
17.该容器的设计寿命20年。
18.用于乏燃料的运输容器,其设计批准编号应清晰、牢固地标明在容器的外表面上。容器的序列号应报国家核安全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