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由我部会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宣传教育的建议
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部不断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近年来,每年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点,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理性参与环境保护。先后拍摄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电影短片,宣传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措施;制作了农村环保宣传挂图,并赠送到百个乡镇、千个村庄;连续两年组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赴江苏、浙江、宁夏等地采访,宣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经验和成效;设计制作了《向污染宣战》《“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环保主题宣传片、海报及挂图,在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播放、张贴。农业部制作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挂图,组织举办了农垦节能减排培训班,编制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专报》,宣传推广各地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我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二、关于建立城乡互动机制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统筹推进村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庄规划要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村庄水电路气房和村庄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整体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对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和长效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召开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布署“十三五”重点工作;编制实施《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等,统筹规划农村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稳步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关于坚持科技先行的建议
近年来,农业部积极引导农民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推动建立相关政策措施或开展试点,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科学施肥,中央安排资金35亿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不断拓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推动配方肥入户到田。通过项目实施,基本摸清了土壤养分状况,普及了科学施肥技术,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和节能减排。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选择50个县,在玉米、蔬菜、苹果等作物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二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推进农企合作共建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基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推广优质高效农药和现代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将农药减量控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治理等省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加强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促进各项措施落实。三是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关于配合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生猪养殖布局,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从2014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累计安排3.6亿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以“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为技术路线,形成一批在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等方面有特色的示范点。
2016年初,农业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在河北、江苏等12个省份开展试点。为加快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起草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农业部将积极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多措并举,重点推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让透支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四、关于加大水污染整治的建议
在推进乡镇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通过以城带乡、设施共享等形式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能力扩展至农村。近年来,我部推动各地大力推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全国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8万套,农村生活污水年处理量达7亿吨,对改善水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全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设施建设和服务向乡村延伸,并在江苏省常熟市开展县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坚持城乡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吉林、江苏、山东、宁夏、山西5省(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开展示范,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在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我部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一是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2009年和2015年,分别组织全国典型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及管理状况抽样调查,为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指导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先后印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文件,指导督促各地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三是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我部以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村庄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8年至2014年,共设置农村饮用水水源防护设施3800多公里,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3400多处,解决了一大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2015年和2016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重点支持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其他重点饮用水水原地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五、关于建立资金投入机制的建议
2013年底以来,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会同有关方面在凝聚共识、制度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效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润滑剂”作用,促进PPP项目规范落地,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目前首期出资720亿元已经到位。基金的设立将会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正在编制培育发展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方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广泛吸纳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质量改善。
同时,中央财政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力解决涉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多头管理、使用分散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从预算编制环节开展整合。在认真梳理对地方转移支付、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基础上,会同有关农口部门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资金进行适当归并。二是鼓励地方加大整合力度。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重大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中,将资金整合作为重要指标,引导省级积极推进整合,同时,安排部分资金,对整合工作开展较好的县给予奖励。三是着力打造资金整合平台。近年来,引导地方围绕农田水利建设、菜篮子生产、扶贫开发等平台,对相关涉农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形成资金和政策合力。四是积极探索各个层级整合试点。近年来,先后启动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湖南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等,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的新机制。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积极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在制度框架内,整合相关资金用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六、关于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为探索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央财政在部分省份开展了相关试点。2015年,财政部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范围,进一步明确试点目标和任务,拓展发展路径。支持和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优越性,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下一步,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经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感谢您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环境保护水司 贾小梅
联系电话:(010)66103040
环境保护部
2016年8月3日
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6年8月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