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新时期环境宣教工作——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部分省市宣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刚刚过去,我们组织召开部分省市环境宣教工作座谈会,交流、总结各地今年开展六·五宣传活动情况;探讨如何围绕环保中心任务,做好新形势下六·五环境宣传教育以及新闻报道工作;征求下半年及明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内容丰富,也非常及时,相信将对下一步的环境宣教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各地围绕今年年初总局印发的宣传工作要点和做好六·五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进环保工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今年的六·五宣传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党政领导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天津市长戴相龙、海南省副省长江泽林、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江村等在世界环境日发表电视讲话;四川省长张中伟、重庆市长王鸿举、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青海省副省长苏森等在当地党报发表纪念世界环境日署名文章;新疆自治区副主席刘怡、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黑龙江省副省长付晓光、陕西省副省长洪峰等在当地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二是突出宣传主题。上海市环保局制作了“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电视公益广告,在当地电视台黄金阶段播出;浙江省通过移动通信短信方式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湖南省环保局确定了“海纳百川,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宣传主题。其他地方也围绕本地环保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北京市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江西省确定了“关爱生活,远离辐射”的宣传主题,有效地推进了环保中心工作。
三是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广泛参与。黑龙江省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12家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武汉市环保局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武汉环保健康楼盘评选”,向开发商普及环保法规和知识;青海省环保局向各级藏族小学发放汉藏两种文字的环保知识读本4万册;四川省环保局举办了沱江特大污染警示教育图片展;重庆市开展了“蓝天行动”宣传周活动;宁夏环保局积极吸引企业界参与宣传活动。
四是加强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许多地区六·五期间发布本省环境状况公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环保世纪行进行专题采访活动,全面、系统地报道了六·五宣传活动和各地的重点环境问题。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教育活动锻炼了队伍,展示了环境宣教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代表总局党组对同志们表示感谢和问候!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现阶段环境宣教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激情做好环境宣教工作
要理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找准环境宣教工作的定位。环境保护事业头顶着天,连接着国策与宏观战略;脚踩着地,连接着全社会民众的利益与关注点。环保靠宣传起家,还要靠宣传发展,这已经成为环保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环境保护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动员和鼓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老百姓的环境权益,环保事业才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加强与环保NGO等民意代表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到这些人当中去。同时,也要密切联系新闻工作者、学界和人大、政协等组织,结成最广泛的环境保护同盟军。
环保事业在发展,环境宣教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生力军、先锋队,环境保护靠宣传教育起家,也得靠宣传教育发展。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一个理念,是新的文明和新的文化形态,宣传这种理念需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共同促进宣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 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
环保宣教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广大宣传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敏于行动,善于公关,下功夫研究和探讨宣教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结合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的发展,不断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拓宽宣传领域,提升宣传高度。
一要研究宣传内容,做有思想的宣传活动家。宣传教育要有深度,就要下气力研究宣传内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习、熟悉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也要加强诸如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等理论学习,全方位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善于把环境保护的内容放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审视把握,将大环境的理念贯穿到宣传教育中去。当前,尤其要加大对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绿色GDP、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绿色消费、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二要研究宣传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要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确定合适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各级领导、企业家、社区居民、农民、青年学生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精神需求,甚至同一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宣传内容过于宽泛笼统,不注意其中的不同和差别,就容易造成宣传对象与内容的严重错位,就会使宣传工作变成不切实际、一厢情愿的自言自语。
三要研究宣传方式,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目前各地在宣传形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少活动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宣传对象乐于接受。但也有的宣传形式过于陈旧,缺乏新意,“旧瓶装新酒”,容易使宣传对象产生疲劳甚至逆反心理。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一批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对象明确、形式多样的宣传精品。
三、 大力弘扬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人类先进文明的体现,是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一项“主业务”。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如法律法规、行政监察、科技标准、宣传教育等虽然分工不同,方式有别,但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环境文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提高环境意识,从而达到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目的。
环境文化博大精深。环境宣教工作者要高举环境文化的大旗,把宣传环境文化与促进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环境文化理论研究,把宣传教育活动上升到环境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引导、鼓励环境文化实践,推出一批环境文化精品,建设环境文化,传播环境文化,繁荣环境文化。
四、 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
六·五世界环境日,是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的有利时机。宣教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前策划,周密组织,开展有内容、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支持。
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我想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主题明确、突出。联合国环境署每年确定环境日的主题,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题,我们的主题设计既要与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相呼应,又要能体现出中国环保工作的实际。根据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我们确定了中国的宣传主题:“碧海行动,我们对海洋的承诺”,宣传国家重点环保工程——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召开记者招待会、向记者提供背景材料、安排新闻采访等方式,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要上下联动,形成环境宣传的连锁效应。今年总局首次设计推出了200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将宣传主题寓于标识图案之中,为六·五世界环境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环保系统从上到下都组织一系列活动,但任何一项活动毕竟参加者有限,如果不借助新闻宣传的作用,就难以产生更大影响。总局今年一方面加大了以碧海行动为主题的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同时,对各项宣传活动也提出报道要求,在活动策划、组织中把新闻报道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提前考虑,扩大了活动的社会覆盖面。
四要充分动员公众参与。要加强宣传,充分动员公众参与,真正使六·五世界环境日成为社会公众踊跃参与的节日,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五要与日常宣传工作相结合。六·五宣传活动要保证质量,避免过多过滥,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集中力量搞几项有影响的活动,形成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的经典品牌项目。
五、 做好新闻报道组织策划工作
新闻报道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宣传方式,要高度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新闻报道促进环保工作的积极作用。
要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努力促进把新闻宣传纳入各项业务工作中通盘考虑,整体策划。各省市环保部门要把新闻发布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环保工作进展、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及当地环境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要学会把专业语言变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说的越通俗越好。对批评报道,不要有抵触情绪,要敢于并善于“接招”,抓住机遇,把坏事变成好事,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背景材料,适时组织新闻采访活动,特别要引导媒体把环境新闻纳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采写有深度、有高度和前瞻性的新闻报道。
各地要积极向总局提供新闻线索,协助总局安排好重要新闻采访活动,逐步形成全系统快速新闻反应网络。
六、 充分整合全系统优势资源,形成密切联系的大格局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总局宣教行政机构受到削弱,各地环保局上行下效,全系统宣教战线经受了严峻考验。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总局仍保留了宣教司的称号,保留了宣教办的行政机构编制。各地宣教中心无论在人员编制以及装备建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总局去年将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记者协会升格为独立建制单位,充实了人员编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宣教工作仍然取得进展。
要加强宣教资源整合。首先是总局机关及各直属单位和地方宣教力量要形成合力,其次是地方与地方之间要加强协调。再其次是地方各局的宣教力量,如宣教处、宣教中心、报社记者站、原有报刊资源要形成合力。环保系统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总局宣教办,要通过这条渠道和各省的宣教部门加强联系。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密切联系环保工作特别是环保宣教工作的实际,要创造性地工作。绿色消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环保领域的重要体现,大力推动这些方面的工作,就是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总之,宣教系统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宣教办要发挥“龙头”作用,进行系统宣教工作的规划、指导、督促与交流。要加强调查研究,适时总结、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同时,归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工作,负责环保系统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宣教中心要做好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各种项目的宣传工作,成为总局宣传工作的延伸。报社、出版社、文化促进会、记协要密切围绕中心任务,按照总局宣传工作的统一部署,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工作,成为总局宣教工作的重要方面军。各地宣教部门要主动与总局宣教办沟通,上下“一盘棋”,充分发挥全系统的宣教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环境宣教工作真正做大做强。